■李易儒
對於「板機指」大家的印象都是因工作或勞動,手部重複性出力抓、握、捏、持等動作導致肌腱發炎,患者會有疼痛、無力,甚至嚴重時造成活動不良,手指好像板機一樣無法順利地彎曲或伸直。至於小孩子沒有工作或勞動,為何也會有板機指問題呢?
診間常見較為小心謹慎的家長,會注意到自己家的寶貝好像常常拇指都彎曲著,不論是拿東西或是揮手,拇指都是沒辦法伸直。家長試著去扳直,過一陣子或睡一晚起來又會恢復彎曲的情形,常常扳還會造成疼痛,造成小孩心裡抗拒,因此帶來小兒骨科診間詢問。理學檢查會發現幾乎都是單側或雙側的拇指為主,在掌指關節的掌側可以明顯摸到一顆硬化結節 (Notta’s node),手指伸直時有「彈回」或「喀噠」聲音,甚至有些年紀較大的小孩已經完全無法伸直,無須額外的影像檢查便可診斷。
小兒板機指的盛行率不高,約占小兒手部問題的2%以下,好發於1-4歲,研究顯示又以1-2歲的幼童最常見,且超過90%的病例發生在單側的拇指,與成人的板機指常見於多指、小指或無名指,有所不同。此外,小兒板機指的病因與成人也有顯著不同,成人多與過度使用、慢性發炎、糖尿病或腎臟病有關,屬於後天性疾病;小兒則是一種先天性發育異常,是因在胎兒期或出生後,拇指屈肌腱的大小與其通過的腱鞘(尤其是A1 pulley)比例不協調,導致腱鞘過緊或肌腱結節形成,使肌腱滑動困難,造成屈曲後無法自然伸直。兒童漸長,彎曲拇指會更加明顯,雖然大部分不影響日常活動,但家長總是擔心會影響未來精細動作或是寫字的訓練。
1歲以下的孩童有較高機會可以保守治療成功,可搭配熱敷或按摩,輕柔慢慢地將手指伸直,並使用指套或小板子固定讓手指維持伸直狀態,尤其是晚上睡覺時間穿戴。隨著年紀越大,保守治療成功率會下降,若保守治療無效,或已經影響到日常生活,即建議手術治療。手術一般會將過緊的A1 pulley腱鞘切開放鬆,必要時甚至需切掉一些過大過硬的腱鞘或結節。手術後使用小板子將手指固定在伸直狀態約1-2週,待傷口癒合即可開始正常活動,避免肌腱攣縮或傷口附近組織沾黏反而影響後續活動。一般來說手術快速、傷口小、不用住院,成功率極高,約95%以上可完全恢復正常功能,過去僅有少數個案因其他腱鞘(如A3 pulley)亦過緊或肌腱本身已經變性硬化無彈性,需再次手術處理。
需要注意的罕見情況,是小兒的板機指若發生在拇指以外其他手指,可能與創傷或其他全身性疾病(如黏多醣儲積症)有關,因此治療也有差異,非拇指的板機指若合併其他異常需更進一步檢查。
(作者∕奇美醫院骨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