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疊加衝擊 4.2萬國人面臨減薪/失業

美國七日起實施最新一輪對等關稅,對台採取疊加計算,在原有最惠國(MFN)關稅稅率上再加徵百分之二十暫時性關稅;對我傳產及農漁產品影響巨大。圖為美國總統川普八日(當地時間)在白宮準備接見亞塞拜然總統阿利耶夫。(路透)

本報綜合報導

行政院表示,美國對等關稅生效後,約有四萬二千人面臨減薪或失業。全國總工會九日指出,美對等關稅將對傳統產業造成衝擊,連農漁業也難以倖免,政府若不立即採取對策,恐怕引爆大規模失業潮。

美對台對等關稅採「原有稅率再加百分之二十」,造成產業界恐慌。行政院表示,美國對等關稅生效後,約有四萬二千人面臨減薪或失業,產值損失超過百分之一點六。

全總表示,在關稅疊加與台幣匯率波動影響下,將對工具機、機械、資通訊、螺絲、腳踏車、紡織成衣等傳統產業造成衝擊。台灣產品價格明顯高於韓國;跟日本相較雖便宜一成,但品牌與品質無法抗衡,訂單不斷流失。傳產雖然只占出口營收百分之二十,卻養活全台百分之八十勞工,如果沒有對策,一旦產業外移崩盤,將引發大規模失業潮,後果不堪設想。

全總向政府提出三大訴求,包括持續與美協商降稅,積極爭取關稅減免或豁免;保障勞工權益,針對受影響產業勞工,提供補助與轉型支持,放寬勞保、健保資格限制,簡化失業及無薪假補貼申請程序;穩定匯率政策減輕出口成本壓力。

全總提到,多地工業區已出現廠房求售潮,買氣低迷,業者改採短期租賃、景氣差就撤離的「打帶跑」經營模式。部分模具與製造業開始將產能移到越南,汽車電子、橡膠、螺絲等產業出口訂單下滑,甚至有企業計畫裁減四十六至六十五歲員工,以縮減成本。

全總指出,成衣與紡織業利潤微薄,轉單不易;塑膠與包材業也面臨國際品牌客戶轉單壓力。漁業方面,台灣鯛與鬼頭刀因稅率過高,恐失去美國市場優勢;漁會也向政府喊話,盡快爭取與其他國家相同的低稅率,否則漁民生計將遭受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