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宣示國防預算逾GDP3% 已轉達美

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各界關注台美關稅談判的過程及內容,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十一日表示,美方每年都會針對各國公布非關稅貿易障礙報告,美方長期關切我國的項目包含美規車准入、農產品標準、輸入許可制度,都是「必考題」。至於關稅談判是否涉及軍購,鄭麗君說,已向美方表達總統賴清德宣示國防預算要達超過GDP百分之三以上目標,因此在談判中沒進一步討論。

鄭麗君表示,台美持續努力磋商,台美雙方歷經四輪實體談判、十次視訊,上次就有兩次視訊,而未能達成協議是因時間因素,另因台灣為美國貿易第六大逆差國,九成逆差來自半導體等電子零組件,涉及美國貿易擴張法二三二條款調查,美方還在持續發展,因此需要有更多時間討論供應鏈合作。

鄭麗君表示,對全球各國而言,這是「非傳統經貿談判」,自四月二日啟動談判以來,雙方並就未來要達成的框架協議,逐條逐項進行磋商,除與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溝通,也尋求美國商務部就美方調查的二三二條款,就未來政策走向及可能合作溝通。

行政院祕書長龔明鑫就衝擊較大的產業做說明,在工具機產業方面,中高階工具機,像是大型龍門機、車銑複合機、精密零件,可能會被德日取代,同時,匯率影響利潤遠甚至關稅。

龔明鑫表示,台灣手工具業和水五金的主要競爭對手是越南和中國大陸;台越關稅一致,等於中國大陸讓出很多市場可以爭取。

至於重電產業,龔明鑫表示,產品需要認證,短期替代性低,出口仍有支撐力;台灣主要競爭對手為中國和歐盟,後者競爭壓力較大。

關於塑膠製品產業,龔明鑫表示,主要競爭對手是中國大陸和墨西哥,台灣並不處於劣勢,目前應盡快強化產品提升,並爭取中國讓出的市場,讓企業獲得更好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