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衛福部12日指出,近14年來學術及醫療研究機構利用衛生福利部資科中心資料,產製超過2300篇研究成果,衛福部自其中選出葉克膜(ECMO)臨床應用療效等9篇辦理論文發表,吸引非常多學界與醫藥界人士參與。
探討慢性疾病與癌症之臨床研究論文方面,包括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醫師林昭維醫師利用過去葉克膜(ECMO)適用症與病人年齡的就醫資料,透過AI模型輔助,分享葉克膜臨床應用之實務經驗;台北榮總醫師趙子凡就健保給付納入直接型口服抗凝劑(direct oral anticoagulants, DOACs),針對心房顫動患者使用效益與預後情形,提出精闢的研究成果。
中山醫大附設醫院醫師鍾國屏探討糖尿病患者使用各類降血糖藥物產生新生心房纖維顫動風險的結果評估。在研究方法上,衛福部資訊處長李建璋也提出在不同藥物治療效果評估時,如何控制已知或未知干擾因素的經驗。
台北醫大學教授邵于宣提出長效針劑與口服抗精神病藥物對思覺失調症患者之治療成效與風險實證研究;林口長庚醫師姚宗杰針對部分因病情需要,需短期使用口服類固醇的兒童,綜整其相關副作用的風險,以保障兒童用藥安全。在傳染疾病方面,高雄醫學大學校長余明隆研究發現,治療糖尿病與高血脂之Metformin與Statin兩種藥物,有助於降低C型肝炎患者罹患肝癌風險。
在環境空汙方面,台灣大學環境職業健康科學研究所教授詹長權研究指出,空氣中的粗懸浮微粒(PM10、PMCoarse)與腎功能惡化顯著相關。中國醫藥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長黃彬芳研究也現,孕期與嬰兒期暴露於細懸浮微粒(PM2.5)及其重金屬成分鉛(Pb),會顯著增加孩童罹患氣喘與過敏等疾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