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北護創新治療 止痛增肌

  台大北護分院復健科對腰背疼痛採「超音波導引注射+磁力刺激」治療,證實具有療效,可讓老病號不再回診。 (記者傅希堯攝)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反覆發作的惱人腰背痛有解決方案了!台大北護分院復健科結合超音波導引注射與周邊磁場刺激,同時達到止痛與增強肌力的效果,根治並解決問題,讓老病號不再回診,相關研究成果已獲國際期刊登載。 台大北護復健科醫師張凱閔指出,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老人家普遍會感到腰痠背痛,由於長輩們肌力喪失,且因疼痛而難以進行持續運動,以培養肌力來支持及保護脊椎,台大北護復健團隊於是研究以結合「超音波導引注射+磁力刺激」的治療,針對痛點注射止痛,再以磁場協助肌肉運動,提供肌力保護。 台大北護分院院長詹鼎正指出,這是利用磁場改變產生電力的原理,在特定部位施以磁場刺激,使肌肉收縮運動,以腹肌為例,施以5分鐘的磁力,好比做了50下的仰臥起坐,一個12次的療程,就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張凱閔指出,神經與肌肉都會產生電流,且與肌肉的運動有關,「周邊磁場刺激」就是透過探頭在遠端產生磁力,引導體內產生電流,以非侵入方式讓肌肉運動。磁場刺激不需穿刺、不會有刺痛感,也不用貼電極。但並非每個人都適合使用,裝有心律調節器、有癲癇病史、懷孕、惡性腫瘤、體內金屬植入者等,就不建議進行,兒童、青少年、出血或傷口區域也要避免使用。 復健科醫師韓德生指出,對肌少症患者來說,磁刺激可以喚醒肌肉力量、減少疼痛,達成被動運動效果。團隊目前已收案50名病人,發現經過8週磁刺激,大腿肌肉力量和走路速度都有明顯改善。 台大北護分院表示,目前超音波導引注射與周邊磁場刺激治療屬於自費項目,每次費用約1500元,而一個療程需進行12次治療。 台大北護分院指出,磁場刺激讓深層肌肉群運動,及探討肌筋膜疼痛症候群可能病理機轉相關研究,已獲Journal of Pain Research、Medical Ultrasonography、Life (Basel)等國際期刊登載,台大北護分院復健科醫師韓德生、張凱閔、吳威廷也被列入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展現國際學術影響力。

Read More

體溫調節未成熟 兒童易中暑

清天河水:食指和中指併攏,自手腕橫紋推向手肘橫紋。(北慈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近年來台灣夏秋氣溫逐步攀高,各地屢創攝氏36度以上高溫紀錄,中暑風險大幅提升,特別是兒童因體溫調節能力尚未成熟,更須提高警覺。對此,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中醫兒科主任廖子嫻提供清熱解暑小妙招,讓家長在遇到暑熱狀況時,及時為孩子緩解不適。 中醫所說的暑熱,可分為「陽暑」及「陰暑」兩種類型,特別容易在高溫環境下發生。陽暑是因為長時間曝曬且補水不足,暑氣直接侵入體內,導致體溫調節失衡,常見症狀包括臉色潮紅、體溫升高、口乾舌燥、大汗、胸悶、頭暈、呼吸急促、少尿便秘等;陰暑則是長時間待在冷氣房、一直喝冷飲,使得毛孔被寒氣覆蓋,無法將熱氣排出,容易有頭暈、惡心、身倦、胸悶、腹瀉、口乾等情形。廖子嫻表示,「相較於成人,兒童因為體溫調節能力尚未成熟,且水分代謝快,又無法準確表達口渴、頭暈等不適,就容易引發中暑,嚴重可能出現低血容性休克,不可掉以輕心。」 為了讓家長能及時應對孩童暑熱情形,廖子嫻提供兩種中醫茶飲與3種小兒推拿手法。茶飲部分,一種是綠豆西瓜皮湯,將西瓜皮去除外層硬皮,保留白色部分後加入適量綠豆並水煮,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等功效,適合在發現孩童臉紅發熱時或戶外活動後飲用;另一種是四神湯,可加入西洋蔘、紅棗,有利濕健脾、補氣養身的作用,適合陰暑病人或日常保養飲用。 小兒推拿則有清天河水、退六腑及運內勞宮3種手法,一般以「左手」為主要推拿部位: 1.清天河水:食指和中指併攏,自手腕橫紋中線推向手肘橫紋,輕推100次。 2.退六腑:食指和中指併攏,從手肘尺側緣推向手腕尺側緣,輕推100次。 3.運內勞宮:勞宮穴位於手掌正中央,大拇指按住左手穴位,逆時針方向畫圈,輕推100次。 廖子嫻提醒,中午11點至下午2點為一天中日曬最強烈的時段,建議盡量避免於此時段進行戶外活動,並應隨時補充足夠水分。針對長時間待在冷氣房的孩童,家長平時可以用乾擦澡的方式,使用柔軟的乾毛巾將皮膚表面輕擦至微紅,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使毛孔正常開合,降低陰暑發生的機會。

Read More

〈中華副刊〉神的大道,美不勝收

文‧畫/劉惠芳 我已年過耳順,常常愛念百歲基督徒鼎公(王鼎鈞)說的:「中年以前不要怕,中年以後不要悔!」還有:「今年的蝴蝶找不到去年的花。」 這天,陽光微涼,草木寂然,我獨自在台北羅斯福路辦完事便走上和平東路一段準備走到三段我的老家,氣溫高達卅度不止,我卻以一片清涼行走,因為一個人散步,一條路筆直,一顆心豐富,沒有電話,沒有社交。相信城市是一個時代的註腳,那麼道路就是一段生活的記憶。 我像那曠野的孩童一樣,開始上路了。懷想當年和平東路一段青田街的耶穌孝女會,二段的靈糧堂和宇宙光全人關懷及雜誌,三段與基隆路銜接的總主教公署,途經今已不復再見的瑠公圳,還有新生南路口得以遙見的聖家堂、師大及台大…… 看看那些路樹,看看那些路牌,看看那些路人,馬上就看到162號的師範大學校本部。它始建於1922年,也是我當年聯考最想進入的大學,就為師大美術系黃君璧但去了輔大外語系,如今更相信中年以前不要怕,中年以後不要悔!它早期的建築如禮堂等採用略帶中世紀歌德建築風格,屋頂女牆作成古堡的城垛造型,門窗採用尖拱並有凸出窗。過了師大馬上就到新生南路口,我還微微聽到台大傅鐘傳來的鐘聲,聽說每節上下課都會敲廿一聲。 當下酷熱,乍聽乍聞乍看乍想,一個人,一條路,我內心一片清涼,像是一片旺盛生機無限。 馬上又到青田街了,猶記得當年輔大外語系的西班牙修女與神父至少有八人是住在青田街的,Madre Angeles, Madre Josepha,Madre Maria,Madre Victoria……當年她們毅然決然從西班牙來到台灣授課傳教,也在青田街安身立命,很多人對他們都十分尊敬,那精神豈不也像孔夫子曾說的「傳道、授業、解惑也」?四年輔大生活哪天不是和平東路走過三段?青田街之行也被6巷一戶人家門口的水缸吸引,因為缸裡有水有花,幾朵荷花美極了。據悉于佑任先生當年也曾在青田街住過15年,那麼大膽假設,林語當或許也曾上門拜訪于佑任過? 和平東路一度被評為第一大道,我獨自走著,享受著,放鬆著,一段過後再往前走向二段便遇靈糧堂。我曾去聆聽許多著名的講道和演說,猶記曾在那裡聆聽了寇紹恩牧師讓我此後十幾年來總會打開寇牧師主講的「恩典365」。過了靈糧堂,一股熟悉的氣味令我怦然心動,我在路邊攤吃了兩份蚵仔煎,感謝主。 再往下走到三段119巷,它就在主教公署正後方,猶記得當年坐在自家客廳沙發,還聽得到公署裡牧師講道的聲音。老家門口的菜園不復存在,但飛鳥仍電線桿上多見,看那麻雀與卅年前的一樣品種一樣也一樣快樂,羨慕它們的幸福平安,欣賞它們對主教公署外牆的親昵態度,想想飛鳥在《聖經》中不也有:「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裏,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它。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馬太福音6:26 ) 馬上又到基隆路口,我仍不慌不忙,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天空正迷漫著細雨,再遠望辛亥隧道山上的野樹,往101看去正一片瀟湘煙嵐,我一種虔誠之心看台北是帶有福音的福地。 塵程心證恩典無數,和平東路這條大道不止六公里,心隨物而轉,物因心而變,物我兩忘,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那天真是走對了。 我也一路耳機聆聽不斷,尤其這首〈最後的住家〉正如我的心境:「我全心所疼惜的台灣啊!我的青春攏總獻給你。我全心所疼惜的台灣啊!我一生的歡喜攏在此。我在雲霧中看見山嶺,從雲中隙孔觀望全地,波瀾大海遙遠的對岸,我意愛在此眺望無息。」 堂堂大道不只六公里,因為近靠主,因為敬拜主,與您共勉寫此文稿〈神的大道,美不勝收〉,甚至還想像繪圖當年的台灣景象,想像和平東路盡頭的六張犁百年前的老樣子。據查當年有許多客家人三合院,還有曬穀場、霧裡薛支流、池塘……,那麼台大校園裡的醉月湖與霧裡薛河不無關係? 我在自己心裡找一路走來的和平東路時光,也上街回憶我從少女到婦女的第一大道豐盈之美,趁早寫文未免十年後再上和平東路,只能告訴自己:「這地方,好像我來過。」萬物有時,如今垂垂老矣的我看到公車15路18路至今仍跑路,更愛我靈魂的重要牧地——和平東路。

Read More

〈中華副刊〉古代「鬥茶」趣史

■歐陽軍 「戰」、「鬥」意味 茶俗源遠流長,時至唐、宋,飲茶之風興盛,品飲之道相當講究。這方面堪稱茶道之最的是一種「鬥茶」,又叫「茗戰」。顧名思義,這種品飲方式不免帶點「戰」,「鬥」意味。古人以這類字眼評論茶的質地,對於今天安然自得飲茶的人們來說,似乎不大習慣。那麼,從前又是怎樣進行鬥茶、茗戰的呢? 例如,北宋丹棱(今四川丹棱)人唐庚做官到過不少地方。他根據在各地看到的鬥茶情況,寫了篇《鬥茶記》,記有鬥茶的規模,通常由二人參加,最多不超過三人,聚在一起煮水烹茶以辨別茶質優劣。決定勝負的關鍵是「新」、「活」兩個要素,「新茶配活水」,才能達到茶色、茶香、茶葉、茶形俱臻佳境的地步。從流傳下來的鬥茶程式看,一般先把沸水沖至茶甑,再放茶葉調勻,又注入新煮開的沸水,使茶葉上浮……   盧仝鬥茶 宋代的鬥茶愛好者,十分推崇一位名叫盧仝的隱士。南宋畫家、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劉松年,特地繪有一幅《盧仝鬥茶圖》。盧仝,唐代濟源(今河南濟源)人,「好茶飲,為《茶歌》」。他對品飲的見解,也是「二人有趣」,「若集七八人有如施茶,則無味矣」。相傳,盧仝一次飲茶能連喝七碗。他在《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一文中稱:「一碗喉吻淚,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盧仝對飲茶之道,可以說是領略到十分了。   「七湯」之規 當然,做為宋代正規的鬥茶,盧仝這一套說法是不夠的。宋代流行的鬥茶規矩繁瑣,它使用「餅茶」,經碾壓、過羅,把茶葉研為細末,置茶盞中調成膏狀,再加水適量攪拌均勻。攪拌的專用工具稱「茶筅」,實際上是把微型的掃帚。然後把煮好的沸水徐徐注入盞內,邊注邊攪。水量和落點,全靠手疾眼快隨時掌握。它需要前後七次注水,習稱「七湯」。每湯的注水要領有所不同,大體上是:「一湯」,「以發茶力,盞中始現白色湯花」;「二湯」,茶液表面漸起湯花,展現色澤,「如珠璣相間」;「三湯」、「四湯」,「湯花繼續散發,如雲霧般升騰」;「五湯」、「六湯」,「茶色至此已盡露,乳霧洶湧,如凝冰雪」;「七湯」,「白沫重疊,積聚水面,狀如積雪」,由於茶筅不住地攪動,「湯花洶湧升騰,高出盞面」。   銀瓶與瓷盞 宋代仙遊(今福建仙遊)人蔡襄《茶錄》書中專門有一條講「點茶」。點茶,也稱「點試」,即鬥茶。它關於鬥茶的評判標準為,「視其茶面色鮮白,著盞無水痕為絕佳。建安鬥試,以水痕先者為負,耐久者為勝」。另外,南宋詩人陸遊《試茶》一詩詠有:「日鑄焙香懷舊隱,穀簾試水憶西遊。銀瓶銅碾俱官樣,恨欠纖纖為棒甌」。詩中不只描述了鬥茶場面,還提到有關的器具,那銀瓶、那銅碾都是官造的式樣。當時鬥茶用的瓶子,高檔次的用白銀甚至黃金製作。造型「鼓腹細頸,單柄長流」,拿它注水,落點較準確。再者,為了襯托「茶色白為貴」的比試效果,鬥茶時多使用「黑紋如兔毫」的瓷盞。宋代的時候,吉州(今江西吉州)出產這種黑釉瓷盞,建安(今福建建甌)燒製的也很有名,號稱「建盞」。   「獻茶有功」 宋代盛行鬥茶還有一個背景,即唐代以來,定時、定地、定質、定量給宮廷進貢好茶。因此,在挑選貢茶時竭盡鬥茶之能事。北宋政治家、文學家範仲淹《鬥茶歌》揭露說,「北苑將斯獻天子,林下雄豪先鬥美」。它指的是,一些經辦貢茶的官吏借機討好宮廷。據記載,宋代福建路轉運使鄭可簡,就是以「獻茶有功」而獲得高官厚祿的。有人曾做詩諷刺這個勢力小人,「父貴因茶白,兒榮為草朱」。連鄭可簡之子也是走「獻茶」這個門路而官運亨通的。在宋代,諸多因素使鬥茶之風愈演愈烈,以致連皇帝宋徽宗趙佶也大搞這方面的研究,於大觀初年(西元1107年)著成「分列二十篇」,近三千字的《茶論》,後人稱為《大觀茶論》鬥茶,大大促進了茶文化發展乃至茶葉名品的培育和生產。

Read More

工研院×藥華藥 搶攻癌症免疫治療市場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MIT抗癌新藥報佳音!工研院11日攜手藥華醫藥,搶攻癌症免疫治療市場,臨床前試驗療效優於國際藥廠,助台廠搶攻全球13兆元商機。 癌症已連續43年位居國人死因首位,為此總統賴清德「健康台灣」政策特別提出強化國家癌症防治計畫,目標2030年癌症死亡能減少1/3,並成立百億癌症新藥基金,促進新藥研發與可及性。 針對國內首創「抗T細胞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體酪氨酸抑制基序(TIGIT)免疫檢查點抗體新藥ITRI-501」,工研院宣布攜手藥華醫藥策略合作,推動創新技術從實驗室邁向臨床應用,加速新藥商品化進程。雙方將在臨床試驗、製程開發等緊密合作,促進免疫治療技術落地,帶動台灣生醫產業與國際接軌。 ITRI-501臨床前試驗中,對於實體腫瘤及高度表現TIGIT靶點的血癌,具有顯著治療潛力,療效優於國際同類藥物。此一成果不僅彰顯台灣在次世代免疫治療領域的研發實力,更協助台廠在發展自主創新藥物方面,打造完整產業供應鏈。 工研院副總暨生醫與醫材研究所所長莊曜宇表示,「抗TIGIT免疫檢查點抗體新藥」具備辨識TIGIT免疫檢查點、啟動自然殺手細胞(NK細胞)抗體毒殺作用等多重機制,僅需低劑量單一用藥,即能達到聯合用藥與活化T細胞的雙重抗腫瘤效果,有效抑制腫瘤生長、改善治療成果。此次攜手合作加速新藥臨床推進,提升台灣在全球免疫治療領域的研發能見度,為癌症治療帶來全新契機。 藥華醫藥表示,TIGIT抗體作為新一代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能透過多種機制增強抗腫瘤免疫力,工研院的抗TIGIT抗體臨床前數據已顯示卓越競爭力,為新一代癌症免疫療法帶來希望。藥華醫藥將憑專業創新研發,突破傳統框架,以嶄新方式推動新模態藥物開發。

Read More

新任國健署長:嚴禁加味菸 加強通路查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針對國健署宣布有條件通過加熱菸將合法上市,引發熱議,新任國健署長沈靜芬11日回應,允諾強化查緝網路與實體通路,保護青少年;若禁止菸品添加物草案上路,將嚴禁加味加熱菸。 沈靜芬是兒童感染科醫師出身,首度接受媒體聯訪,形容自己是在地台南人、成大土生土長的孩子,過去長期投入預防醫學,後來接觸到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後,發現這是一個不同層次的健康促進工作,這也是她從第一線醫師轉換到公部門的契機。為避免身分衝突,她已向總統府請辭。 外界質疑她對於菸害防制經驗較少,她回應,加熱菸的問題不是今天才開始處理,對個人來說當然會有挑戰,但對國健署堅強的團隊來說,不會是很大的問題。 對於加熱菸上市後的監視及管控機制,網路通路勢必是保護青少年與未成年族群的決戰關鍵。沈靜芬強調,一直積極透過關鍵字搜尋,查緝網路平台非法菸品販售行為,若查到違法情形,依法要求平台下架,處分開罰。 在實體通路方面,部分直轄市透過地方自治法規,採取學校附近不可有任何據點販售加熱菸,以保護青少年。沈靜芬說,需考量各地狀況、法律依據及管理方式適用性,會持續追蹤與研究,謹慎研議未來是否全國推行。 至於國健署兩度預告禁止加味菸,但目前尚未公告,民團呼籲全面禁止「加味的加熱菸」。沈靜芬強調,加味的加熱菸對於青少年而言更有吸引力,也比較會容易引誘他們去吸菸。國健署去年8月已經有公告菸品禁止添加物草案,各界有很多意見回饋,國健署也召開了幾次專家會議,後續會按照程序走完行政流程才會正式公告,但不會跟加熱菸脫鉤,如經公告不可添加品項,就適用於所有的菸品,包含加熱菸在內。

Read More

兒童預防保健服務 擬增至9次 最快115年上路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少子化時代,每個孩子都是寶,新任國健署長沈靜芬11日表示,希望能爭取新台幣上億元預算,將現行7次的兒童預防保健服務增加2次,初步規劃4至10個月、3歲到7歲者,各增加1次檢查,最快有望115年上路。 兒童感染科出身的沈靜芬,對於孩童照顧也格外留心。她說,長期對於預防、預防醫學及疫苗注射有相當大的興趣。未來包括癌症標準死亡率的下降、三高慢性病的防治及菸害防制等業務。另,在婦幼相關包含生育、育兒等支持,及兒童預防保健也預計爭取至9次。 副署長魏璽倫說明,目前研議兒童預防保健次數增加,出生4到10個月大者增加1次篩檢;另現行3歲到7歲者的篩檢只有1次,也希望再增加1次,有助於縮短篩檢間隔時間。預計所需預算可能會高達上億元,還需要爭取預算支持,如果預算到位,希望明年全面推出。

Read More

自閉兒玩拓染 家長交流互打氣

花蓮慈濟醫院舉辦「你我一起支持自閉兒的成長」親子活動,與自閉家庭享受一起動手做手帕拓染,彼此相互打氣。(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花蓮慈濟醫院11日表示,復健醫學部兒童發展復健中心舉辦「你我一起支持自閉兒的成長」親子活動,鼓勵家長分享照護經驗,並與孩子一起動手做手帕拓染,步行香草園區,感受香草的自然療癒力。 主任醫師陳映竹表示,特殊兒的早期療育需要早期發現及早期介入,團隊照護除了提供特殊兒各項專業治療之外,希望家長經由交流,相互打氣,幫助彼此與孩子在早療之路走得更快樂。 花蓮慈院指出,兒童發展中心暨兒童聯合發展評估中心是東部許多特殊兒家庭的依靠,這次的親子活動以支持自閉兒成長為主題,為讓家長有充分的時間分享交流,工作人員也分工,有的人陪伴孩子,有的人協助家長座談的進行。 1歲半被診斷出中度自閉症的哲心媽媽指出,自閉兒的療育「沒有特效藥,只有不放棄,有愛就有機會改變」,而且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也不能單靠一個人,全家人都要一起參與支持系統,現在就讀高中二年級的哲心,不僅可以自行走路上學,也能融入同儕一起學習。 陳映竹強調,復健照護團隊是以特殊兒的家庭為中心,幫助孩子學習外,家長間經驗分享與交流也很重要。座談會之餘,還有親子體驗手帕拓染,午間餐敘後步行香草園區,各種香草散發出來的香氣,穿梭其間也可放鬆心情。

Read More

每4名學童 1人過重或肥胖

全台近1/4學童有過重或肥胖問題,國健署長沈靜芬(左2)11日說,將攜手教育部在健康促進學校計畫推動學童健康體位。 (中央社)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全台平均每4名學童,就有1個人有過重或肥胖的問題。醫師提醒,別再說小時候胖不是胖,研究顯示,肥胖兒童有高達5成、肥胖青少年有7成機率,在成年後仍為肥胖成人。 依據教育部發布112學年度學生健康檢查資料顯示,全台國小學童過重及肥胖盛行率為23.8%,國中學童盛行率則為28.6%。國健署11日上午召開「FIT動起來!健康體位,一次到位」記者會,將健康飲食及身體活動等面向導入兒童健康體位,特別結合教育部推動學童健康體位 國健署長沈靜芬表示,全台平均每4位學童,就有1個人過重或肥胖的問題,孩童肥胖不是孩童個人的問題,而與家庭的營養跟運動習慣息息相關,沈靜芬鼓勵家長應以身作則建立健康生活習慣,從小做起,並以家庭為單位進行教育,幫助他們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小兒科主任黃啟南也警告,很多家長誤以為「小時候胖沒關係,長大就會抽高」。但研究顯示,肥胖兒童有高達5成的機率,在成年後仍為肥胖,而肥胖青少年機率更高,高達7成會成為肥胖成人。兒童期的肥胖若未及時介入,不僅可能影響孩子的正常發育與自信心,還會大幅提高成年後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影響深遠,不可輕忽。 小兒科醫師「柚子醫師」陳木榮分享曾在診間遇過重達16公斤的3歲胖娃,嚇壞醫療團隊,想洗掉小胖子國的稱號,營養與運動是關鍵,尤其含糖飲易肥,還侵蝕專注力。 陳木榮建議,家長可以落實「FIT動起來」的3大要素:運用「Fitness運動」、「Intake飲食」、「Team合作」3大要素,應規劃兒童每天至少運動1小時;並建議以「我的餐盤」建立兒童均衡飲食習慣;且強調陪伴與合作的重要性,家長的以身作則讓兒童養成喜歡運動及健康飲食習慣。

Read More

〈中華副刊〉故園,故夢

■李走走 有人迷戀故園的餘溫;廢墟上, 壯著膽子同先祖說話 荷葉是滿堂最誠懇的孝子賢孫 擋在影壁牆外的池塘,可笑的事 憧憬枯榮在破敗前的輪回 如果初春時沒有按常理出牌 流連,我純粹的愛人埋葬進深藍 靈魂贈與她三次呼喚的機會 於是我,一次背身、一次迷惘; 一次,做個裝聾作啞的癡情人 可是她的腹腔灌滿嫩芽 和漆黑的,花種泛著冷豔的光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