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楊文琳/台中報導
在全球淨零碳排浪潮下,建築產業正經歷一場深度轉型,12日於台中舉辦的「低碳建築永續發展研討會」,由產業技術單位主導,集結公協會、建材與營建專家,透過三場主題演講與技術交流,探討建築減碳的實務路徑,吸引逾百位建築師、設計師、營造業者及政府代表參與,共謀產業永續未來。

「低碳建築不是未來式,而是進行式。」研討會從政策制度、材料革新到工法升級,台灣建築業已從被動因應轉為主動布局。特別是創新模板系統的成熟應用,正帶動產業朝智慧化、模組化與低碳化邁進,翻轉高耗能、高污染的傳統印象。建築減碳再進化,低碳建築邁向實踐新階段,會中不僅聚焦技術創新,更強調社會責任。研討會後緊接登場的公益晚宴中,主辦單位漢源實業董事長林裕滄除了代表捐出30萬元善款贈予十方啟能中心,支持身心障礙者教育與生活發展,並安排「凡星樂團」溫馨演出,傳遞生命韌性,林董事長在得知十方近來受到環境景氣影響善款大幅縮水,除了個人加碼捐出三萬元,現場來賓也紛紛主動捐輸義助十方,晚宴壓軸由知名歌手董育君獻唱,讓產官學界在輕鬆氛圍中深化交流,體現科技與人文並重的永續精神。
「低碳建築永續發展研討會」首場演講由台灣建築中心副執行長林杰宏主講「台灣建築業永續淨零的挑戰」。他指出,建築部門碳排涵蓋材料生產、施工至使用週期,亟需全生命週期碳足跡管理。目前政府正推動「建築碳排評估制度」,未來將導入低碳建材標章、碳權交易與碳中和指標,引導業界提前因應政策變革,掌握轉型先機。其次登場的是由國產建材實業經理秦易承分享「淨零碳排目標下的低碳循環建材」。他強調,透過替代原料與製程優化,已成功降低預拌混凝土的水泥用量與碳排放,並提升耐久性。現場展示多款結合LCA(生命週期評估)與ESG理念的建材,展現台灣在循環經濟與綠色材料研發的實力,為建築減碳提供從源頭出發的解決方案。
第三場由漢源實業經理林彥均介紹「複材系統模板於建築產業的優勢與ESG效益」。近年興起的玻璃纖維強化塑膠(FRP)模板,具備輕量、高強度、可重複使用、不需脫模劑等特性,大幅減少木模浪費與施工碳排。該系統已通過UL94HB阻燃認證,符合清水混凝土規範,並廣泛應用於全台建案,搭配區域代工班模式,協助營造廠實現模組化施工與人力精簡,有效回應缺工與永續雙重挑戰。主辦單位指出,隨著淨零目標逼近,建築轉型已不容延宕。唯有產官學攜手合作,將永續理念落實於每一塊建材、每一項工法與每一次設計決策,方能真正打造兼具環境韌性與社會責任的低碳城市。這場研討會,正是台灣建築邁向永續新階段的關鍵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