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後復原南部辦公室加速廢棄物清理

本報綜合報導

「環境部災後復原南部辦公室」十六日成立。部長彭啓明強調,首要目標是加強損壞光電板清運,並觀察放在暫存場的光電板是否影響環境。迄今已針對滯洪池進行三次水質檢驗,均無出現重金屬或其他汙染情形。

彭啓明偕嘉義縣長翁章梁為災後復原南部辦公室揭牌,由環境部次長沈志修擔任主任、資源循環署副署長林健三擔副主任,資源循環署及環境管理署派員進駐,協助嘉南災後復原。

彭啓明指出,設置辦公室有三大目標,第一個是加強損壞光電板清運,並觀察放在暫存場的光電板是否影響環境,目前已針對兩家光電業者各開罰三百萬,不排除持續開罰。

第二目標是完成石綿瓦清運,這是長期計劃,目前受損屋頂的石綿瓦約可在二至三個月內清除,但發現南部許多民宅受限產權問題,或民宅早已無人居住,無法立即汰換石綿瓦,會積極追蹤進度,盼半年內完成清除。

第三目標是針對廢棄物,嘉義縣與台南市環保局在風災後就立刻協助民眾清運,環境部也會儘速協助清理。

針對光電廠廢棄物堆置,民眾憂造成環境汙染,彭啓明表示,迄今已針對滯洪池進行三次水質檢驗,均無出現重金屬或其他汙染情形,將持續監控。但廢棄物堆本身容易積水,有孳生登革熱病媒蚊風險,因此要求各縣市環保局提出完整廢棄物清理計劃。

彭啓明強調,環境部已爭取到十多億元的災後復原經費,這間辦公室至少會設立半年,直到復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