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藝研堂〉文化to go 10路線串聯16場館

文化局規劃文化探索路線,以悠揚管絃樂帶領學子聽覺與視覺雙重體驗。
(文化局提供)

讓學子走出校園,進入各類文化場域,文化局規劃十條文化探索路線,串連16座文化場館,其中「島民音樂萬花筒」與「傳藝時光機:探尋傳統藝術的生活足跡」路線,由歸仁文化中心邀請台南市民族管絃樂團,以悠揚管絃樂帶領學子們穿越音樂的海洋,透過聽覺與視覺雙重體驗,讓孩子們在沉浸式感官旅程中,打開對管絃文化的全新想像。

島民音樂萬花筒走訪歸仁文化中心,並至台史博、二空新村,一窺台灣眷村文化。在日治時期台南機場被稱為「一空」,機場旁的空軍補給總庫則稱為「二空」,經修繕活化,成為現今二空新村,矗立在門口的F-5E戰鬥機,吸引所有人目光,以另外一種姿態,守護這片土地,向世人訴說那段屬於天空與榮譽的傳奇歲月。

「傳藝時光機:探尋傳統藝術的生活足跡」,探訪歸仁文化中心、台文館與台南生活美學館。台文館前身為日治時期台南州廳,收藏早期原住民、荷蘭、鄭氏、清領、日治、戰後的大量文學作品,孕育出豐厚多元的文化內涵;美學館則參訪「南台灣工藝大展」,學子可領略傳統工藝描寫、在地職人手作示範與沉浸式展覽,感知傳統藝術與生活間的文化密碼。

文化局表示,「走出校園、文化to go」活動,透過聲音、影像、導覽與實地踏查交織出的多元體驗,從五感豐富學子對藝文想像,活動不只是看展覽,而是感知文化、連結歷史、反思當代,在學子心中,種下一顆名為「文化」種子。這項校外文化體驗計畫實施以來,和76校、帶領超過3600名師生走出校園,至各類文化場域,藉由五感體驗,感受文化與歷史脈動,深入理解其底蘊與人文風采。

(記者林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