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賴總統僅上任一年多就面臨內外交迫,不僅施政滿意度跌到新低點,對外關係也接連受挫,國際社會的「疑賴論」加劇,連傳統上對民進黨親善的日本都發出警訊。就算國安會副秘書長林飛帆近期藉著偏綠節目專訪試圖為賴總統辯解,也難以化解各國對賴總統各項內外政策的疑慮,這種慘不忍睹的外交成績單根本就是「死當」。
日本發行量最大的《讀賣新聞》日前發表社論,直接否定針對在野黨大罷免的正當性,並直言「希望賴氏能透過對話來彌合社會裂痕,而不是挑起朝野對立」。《產經新聞》接著也發表評論,不假辭色地批評賴清德,更以「賴總統會是陳水扁第二嗎?」來調侃他。長期觀察台灣政情的日本學者小笠原欣幸也提到,《朝日新聞》社論也有類似的評論。日本輿論向來對民進黨友好,如今從保守派到自由派都一面倒地質疑賴清德,即便在國民黨主政時期也從未見過這種場景。
此外,南韓真相和解委員會委員長朴宣映日前在臉書發文,批評行政院政務委員林明昕臨時取消會面是「傲慢無禮」,還指責其理由讓人無法接受。朴宣映更無奈地表示,我國駐韓代表丘高偉大使上任不到一個月,就必須為別人的行為趕來道歉,「我該說什麼?」林明昕辯稱,因當天APEC婦女與經濟論壇有緊急會議,所以抽不出身赴約,並已事前透過代表處向對方致歉,也獲得諒解,因此對朴宣映的反應感到不解。林明昕甚至硬拗這是藍白兩黨刪凍預算的結果。
日本政府通常不評論台灣事務,但從媒體風向可略知一二。雖說日本整體對台政策不會因為大罷免而改變,不過主要政黨及媒體對賴政府的執政能力與領導威信等面向,難免會與蔡英文主政下的台日關係相對比,如今對兩人評價高下立判。很顯然,賴清德要「以更大民主維護民主」的說詞已被選民戳破,又將如何能取信於外媒!
更甚者,川普總統推翻賴清德過境紐約亦是台美關係的嚴重警訊。美國國會向來是力挺台灣的最強後盾,但共和黨卻罕見地沒有對川普的決定有任何反應,恐有淡化「台灣牌」的傾向。這樣的轉變凸顯民進黨過往對美工作的侷限性與怠惰,以為高舉民主理念或普世價值就可輕鬆過關。殊不知,此作法在川普「美國優先」思維之下,非但顯得蒼白軟弱,也暴露出民進黨全然無視於國際情勢變動的因循苟且態度。
歸根究柢,民進黨把外交工作當成惡鬥在野黨、洗腦國人的大內宣工具,卻不認真經營對外關係,是賴政府外交大失敗的主因。更令人質疑,是否因為川普否決過境紐約,賴清德就取消訪問友邦?賴清德究竟是把過境當成出訪目的,還是真心想要鞏固邦誼?
民進黨利用「抗中保台」唬弄選民接連贏得總統大選,但蔡英文與賴清德食髓知味,不僅沒有試圖緩和台海對峙氛圍,更變本加厲地炒作兩岸仇恨與敵意,連帶也影響台灣的國際地位與活動空間。蔡英文丟失九個邦交國,賴清德無法出訪,許多國際組織也讓民進黨吃閉門羹,民進黨卻仍坐井觀天自嗨,漠視國際局勢的轉變。
捍衛中華民國主權及維護台灣家園本就是國人共同責任,絕非單一政黨專利,而推動對外關係更不是執政黨自我吹噓的工具。賴清德應從自身做起,務實靈活應對當前變局,切莫再以虛幻口號自欺欺人,否則還會繼續嘗到苦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