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台中市文化資產處舉辦「台中市日治時期創校中小學校文物普查建檔計畫(第三期)」成果發表會,邀集接受普查的學校,共探校園文化資產保存新方向。當中包含「炸彈殼校鐘」的保存實例,如內埔國小、翁子國小與東寶國小就地取材,以炸彈殼充作校鐘,引人注目。
文資處指出,普查盤點出多項具「古物」潛力文物,例如土牛國小留存「大正十五年『文教振興』匾」,可對應日治時期土牛公學校內「土牛民番地界碑」歷史脈絡。其中「炸彈殼校鐘」的保存實例,如內埔國小、翁子國小與東寶國小以炸彈殼作為校鐘,反映戰後初期資源條件下的教育日常與物資再利用史實。

文化局表示,一一三年啟動第三期普查作業,聚焦后里、神岡、大雅、豐原、石岡、潭子、太平、新社與東勢等九個行政區二十四所學校,普查建檔文物達二0三案六九一件。調查依據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物普查列冊追蹤應注意事項》,針對教育制度沿革下所遺存之圖書文獻、教具設備及課程教材等多樣文物進行建檔與文化價值分析。
成果發表會,公開多件具歷史意義的校園文物影像,公開普查成果與文物分類,提報潛力與保存建議進行詳盡說明,與學校代表積極交流保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