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毛莉/屏東報導
屏東縣平均每年有高達一千件左右的噪音陳情案,去年裁罰案大增至近五百件;環保局今年八月培訓三十名噪音檢測人員,以提升檢測量能及專業性,期能揪出噪音汙染源頭精準打擊,還給民眾安寧的環境。
屏東縣環保局指出,噪音來源類型多元,舉凡卡拉OK的擴音設備、工廠的機械、營建工程的動力機具、廟會等民俗活動,乃至於改裝車輛產生之高分貝噪音,皆為稽查管制重點。
環保局同時導入科技執法工具,針對機動車輛噪音,透過「聲音照相」科技執法系統,在易有高噪音車出沒的路段進行全天候監控。若車輛行經偵測點時分貝值超出管制規範,如限速五十公里以下為八十六分貝、限速超過五十至七十公里為九十分貝,系統將自動錄影、拍照並標記超標車輛,作為後續告發的有力證據。

環保局表示,過去五年來噪音陳情案件數雖略有波動,但平均每年仍高達一千件左右,但裁罰件數從一0九年的七十六件,大幅增加至一一三年的四百八十九件,裁罰金額也從新台幣十九萬餘元提高至一百四十四萬餘元。
至於,飼養狗、鳥產生的動物叫聲,或是民眾喧鬧、吵架等容易妨礙他人生活安寧的聲音,是屬於非持續性且不易量測的聲音,依據噪音管制法規定,則由警察機關依有關法規來查處。
環保局強調,稽查強度將不斷提升,對於屢勸不聽的違規者,將依噪音管制法處以最高新臺幣十八萬元罰鍰,未改善者將連續開罰,並進行後續追蹤複查,以確保噪音問題獲得解決。
圖:屏東縣環保局長顏幸苑(中)邀請幼兒園孩童使用電子琴、直笛等樂器及道具發出各種不同的聲音與音量,讓大眾認識噪音稽查執法方式。(記者毛莉攝)
圖:屏縣環保局解密聲音照相系統。(記者毛莉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