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化學雙傑廖軒宏、邱政超獲吳大猷獎

 

吳大猷先生紀念獎揭曉,中山大學化學雙傑廖軒宏(右)、邱政超(左)榮獲吳大猷獎。 (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國科會一一四年度吳大猷先生紀念獎揭曉,國立中山大學化學系副教授廖軒宏、邱政超雙雙獲獎,以其在創新化學領域的傑出貢獻大放異彩;廖軒宏專注於光電驅動的有機合成策略、研發製備潛力藥物;邱政超則致力於計算動力學模擬技術、轉化為可直觀比對的化學現象供業界參考。兩人不僅學術研究成果豐碩,亦可應用在實務層面,展現強勁科研實力。

廖軒宏研究團隊開創綠色藥物合成新策略,以光電驅動,致力於發展新穎的有機合成方法,利用潔淨且永續的「光」與「電」能源,取代傳統昂貴且具污染性的化學試劑。透過可見光催化與電力驅動,研究團隊能在簡單條件下,高效建構複雜分子的三維骨架,並突破傳統合成限制,有效建構藥物中關鍵的掌性分子骨架。研究成果不僅展現綠色化學的前瞻性,也為新藥研發帶來更多可能性,實現科學創新與環境永續的雙重目標。

對於榮獲吳大猷獎肯定,廖軒宏表示,衷心感謝一路陪伴支持的家人、並肩努力的實驗室每位成員,以及中山大學長久以來的支持與鼓勵。未來將持續推動以永續能源驅動的合成策略研究,為人類健康與社會福祉貢獻力量。

邱政超指出,傳統計算化學研究在探討化學反應時,往往僅聚焦於難以直接在實驗中觀測的反應與活化能,為突破此困境,他運用動力蒙地卡羅與微動力學模型等動力學模擬技術,將從量子力學計算中得到的能量數據,轉化為能直接與實驗比較的化學現象。透過開發新的模擬策略,不僅推進了計算化學領域的發展,也成功將此策略應用於多項具學術與工業價值的研究,如深入探討催化劑的老化與失活過程、剖析特定孔洞材料中的氣體分離機制,以及探索醣分子於質譜中的解離反應等。

邱政超指出,沒有歷年來學生與助理的付出,很難成就今天的這份榮耀;他同時感念過去在慕尼黑工業大學與中研院原分所師長們的悉心培養與鼓勵,他也感謝國科會「年輕學者養成計畫」提供研究經費支持,讓年輕學者有機會發展自己的研究方向。此外,中山化學系自由的學術風氣結合同儕間的良性競爭,孕育出的研究成果獲得肯定,顯示師生的用心與努力被看見。

中山大學表示,吳大猷獎由國科會各學門召集人提名四十二歲以下學術表現優異之青年學者,自二00二年設立以來,為國內年輕學者競逐的重要榮譽獎項;今年全臺只有四名與化學學門專長相關的獲獎人,而中山大學一舉囊括兩席。未來將持續給予優秀教師堅強後盾,支持更多頂尖的創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