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北導入MCI檢測 砸1.6億修路

 

竹北市長鄭朝方將以一點六億改善路面, 鎖定重災區縣政二路、博愛街、三民路為優先改善道路,以維護行的安全。(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竹縣府辦理的汙水下水道工程,造成路面補丁與「假修復」現象,讓道路品質備受市民詬病。更有營造廠重車長期行經環北路、中山路、泰和路成為「重災區」,而縣政二路、三民路、博愛街更是「痛點重災區」。竹北市長鄭朝方表示,從下個月起至十二月初,將以一點六億經費啟動「竹北路廊街廓系統性改善工程」。

鄭朝方表示,第一階段對重災路段優先刨鋪,並採分段施作,降低民怨、維護安全。此外,也邀集專業團隊進駐,率全台三級政府之先,引進道路科學檢測。透過中央大學執行「竹北市人本環境改善計畫」的道路現況調查與分析,採用日本開發的MCI平整度檢測,此方法能精準找出「隱形路損嚴重區」,並提供科學、客觀數據,將這些區塊串連成完整「街廓」,納入系統性改善規劃,讓施工更有效率,也讓道路更耐用。

MCI檢測只需將智慧型手機固定於車輛上即可蒐集裂縫、坑洞與平坦度等數據,如同替道路做「核磁共振」,大幅提升檢測效率與精準度。竹北市因此成為大新竹唯一採用此模式的地方政府,重視程度已超越縣轄市規格。

竹北市公所說,絕不忽視基礎建設品質,年底前盡力完成中重度路損區,而輕度平時則由各轄區開口廠商支應完成,戮力讓竹北的每一條道路都安全、平整,共同度過新建案重車壓境及管線申挖、縣府下水道工程、重工業載運路徑等所帶來的道路損害黑暗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