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提修法廢串證羈押 法界炸鍋

民眾黨擬修法廢「串證羈押」,法務部二十一日由次長黃謀信召開記者會,他強調,此一修法將重創司法,恐成犯罪者保護傘。(記者孫曜樟翻攝)

記者孫曜樟∕台北報導

針對民眾黨於二十日提出刪除《刑事訴訟法》中的「有勾串共犯或證人之虞」此一羈押原因的修正草案,法務部於二十一日下午緊急召開記者會指出,此項修法若通過,將對現行犯罪偵查機制造成嚴重衝擊,不僅妨礙向上追查幕後主嫌,更將危及整體社會治安與民眾權益;檢察官改革團體「劍青檢改」也公開聲明,嚴詞批評此舉為「大開法治倒車」,直指修法若過關將助長詐欺與黑道橫行,甚至形容為「徹底黑化台灣,禍延子孫」。

法務部常務次長黃謀信於記者會上表示,現今犯罪型態已趨向集團化與組織性,其共犯結構緊密,皆存在高度的勾串風險。若刪除此項羈押原因,無異於給予被告在第一時間脫身,進而脅迫、利誘共犯或證人的機會,將使偵查機關難以鞏固事證、澈查犯罪網絡。

法務部表示,地檢署查獲的電信詐欺集團案件數逐年攀升,在這些案件中,經法官裁定羈押禁見的被告,每年均有近九成被認定具有串滅證之虞。此外,以今年至七月底的全國羈押禁見總數二千一百五十四人分析,其中超過五成為詐欺案件被告。黃謀信警告,若未來串供不再是羈押理由,偵辦電信詐欺等集團犯罪將面臨巨大困境。

黃謀信同時強調,現行的羈押替代處分措施,如具保、責付等,僅能防止被告逃匿,卻無法有效防止其對外進行勾串或湮滅證據。他認為,此項修法草案若通過,將使司法正義防線出現嚴重破口,不僅讓證人保護制度形同虛設,也與甫修正通過的「妨害司法關說罪章」中關於干擾作證罪的立法方向相悖,最終將導致真實發現受阻、刑罰權落空,嚴重侵害社會安全。

「劍青檢改」二十一日也指出,全球多數先進國家,包括美國、德國,乃至於中國大陸,均明文將「勾串共犯或干擾證人」列為羈押事由,在詐騙集團、販毒網絡與黑道勢力日益猖獗的當下,辦案往往仰賴共犯或證人的供述,若取消相關羈押規範,將等於放任犯罪集團更易串供脫罪,使治安全面崩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