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競
台灣社會大罷免政治風潮第二波投票,在當權者決心要將這齣爛戲繼續拖棚,並且不願讓此場政治醜劇與鬧劇儘早落幕,無視社會民意明顯轉向,毫不識相地蠻幹到底狀況下繼續登場,希望透過結合全國性公投案,推動賭徒翻本風格最後掙扎,結果毫不令人意外地再度以慘敗成績收場。
筆者在726首波大罷免政治風潮落幕後,曾在《梅花新聞網》以「大罷免大失敗 五大輸家是誰?」為題,撰稿指出台灣民主政治品質信譽形象受到嚴重打擊,司法機關與選務機關公信力明顯下滑崩盤,藍白政治人物冷眼旁觀未來前景絕不樂觀,美國不願表態對台灣政治生態影響力受挫以及公民團體側翼打手利用價值市場行情堪慮,確實是當時各方所能見到五大輸家。
如今在大罷免政治風潮第二波投票後,必須再指出另外五個輸家;首先就是執政高層、國安體系與行政團隊,面對罷免案風潮逆勢發展,但卻無能處置確實是最大輸家;其次是台灣鄉親面對明知後續大罷免投票,亦是浪費資源卻無能為力,因此也是嚴重輸家;再者就是在這兩波大罷免政治風潮下,綠營與所謂公民團體雖未得逞,但相對上藍白在野陣營在這兩場政治席位保衛戰中,卻未能利用機會順利透過闡述其政策理念,期能駁斥對手政治抹紅指控,因此也應該算是輸家。
此外台灣社會政治極化現象經過大罷免政治風潮催化後,其實狀況更加嚴重,未來不論是執政者是誰,面對外來挑戰與壓力,凝聚社會共識共同努力,恐怕都將難上加難,所以台灣社會無疑亦是嚴重輸家。最後就要談到第五個輸家,賴清德總統在大罷免政治風潮第二波投票結果出爐後,顯然對其強硬政治意志與理念毫無影響,其雖然在表面上說出四項調整,但其內心必然依舊是打算要繼續硬幹到底;吾人幾乎現在就可斷言,未來台灣社會政治情勢必然還是動盪不安,賴清德本人勢必成為中華民國政治史上最嚴重輸家。

賴清德所率領執政高層、國安體系與行政團隊確實是過去幾十年來少見之無能團隊,誠然面對國際社會大環境與各個不同強權所施加壓力,確實有時必須逆來順受無能為力;但賴清德所率政治團隊不論在對外交涉談判以及對內社會溝通,成績確實都是乏善可陳。
面對大罷免政治風潮首批投票結果失利後,內政外交多處失利,為其出面推動大罷免公民團體標誌性人物臨陣退縮紛紛打退堂鼓,執政高層、國安體系與行政團隊成員,面對罷免案風潮逆勢發展,但卻無能處置將其叫停,卻是任由賴清德總統一意孤行,由民進黨撕掉虛假面具,不再隱身幕後公開取代公民團體,繼續推動大罷免第二波投票,如此坐任情勢失控,確實是使綠營無能幕僚與愚蠢謀士成為最大輸家。
但是台灣鄉親眼見第二波大罷免政治風潮情勢發展如此明顯,投票結果早就能夠預期,但卻沒有辦法找出任何方式阻止此種鬧劇繼續爛戲拖棚,其實也是台灣民主政治遊戲規則嚴重悲哀。筆者曾對此開玩笑地說出文青式戲言:「投票率極低,浪費十七億,換了個寂寞,像極了愛情。」但也必須承認,整個大罷免政治風潮證明選舉罷免法規確實還有繼續修正空間,如何敦促立法院修法,避免再發生政治鬧劇,浪費社會資源,恐怕是台灣鄉親要從輸家翻轉重要關鍵。
至於兩度大罷免投票結果獲得壓倒性勝利,雖然能夠讓在野陣營相當振奮,但嚴格來說,藍白並未成為贏家,僅能算是順利固守政治地盤,嚴重挫傷對手士氣與擊敗政治陰謀。藍白並未順勢重申政治理念,提出政策論述加強社會溝通;儘管政治動員相當成功,但是從全國性公投並未過關,顯然在野陣營仍須努力,並且認識到其本身仍有必須改進之處,如此才能有所長進,否則就是個不能認識到潛藏危機之糊塗輸家。
台灣社會繼續極化,對立陣營難以溝通,政治敘事與論述將還是以感性為主軸,繼續壓縮理性對話空間。青鳥崩潰、黑熊恐慌與蟾蜍哀鳴在網路世界處處可見,嘲諷選民智商刻薄言語成為相互取暖心靈療傷廉價藥劑,但此種情勢絕對不會有利於台灣民主政治,對於中華民國社會安定鞏固團結維持生存來說,社會極化分立更是致命毒藥。台灣社會要不要成為大罷免政治風潮慘痛輸家,被綁架端上政治邪靈祭壇,就看台灣鄉親如何運用智慧倡議和解加以克服。
最後就必須指出,就賴清德總統本身來說,面對大罷免政治風潮如此挫敗,仍然以堅強政治意志應對情勢,完全不令人意外;此因堅強政治意志確實是諸多政治人物所具備之普遍性人格特質。但冥頑不靈與堅定意志是一線之隔緊密鄰居,面對政治鬥爭屢戰屢敗,雖然可用話術狡辭聲稱是屢敗屢戰,但若客觀現實證明無情真相其實是愈戰愈敗。
面對賴清德總統這位政治賭博輸家,不禁讓人感到恐懼,兩岸關係與國際情勢如此嚴峻,但看起來賴清德總統還是無意溝通對話,反而繼續在各處擴大矛盾對立。難道在賴清德領導下,真是要將綠營執政失速列車,繼續駛向戰爭衝突懸崖,跨越和平欄杆墜入毀滅深淵嗎?
(作者為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本文為梅花新聞網授權刊登https://www.i-meihua.com/Article/Detail/32902,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