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藝研堂〉南大×長平 探究製鹽了解濕地

 

將軍區長平國小與台南大學USR計畫,暑假推出「為偏鄉而教─打造偏鄉教育補給站4.0」,課程內容多元豐富,吸引學生參加。(記者盧萍珊攝)

將軍區長平國小與國立台南大學USR計畫,暑假推出「為偏鄉而教─打造偏鄉教育補給站4.0」,課程內容多元豐富,從鹽的製程、濕地動植物介紹、探究濕地功能及環境保護行動等,幫助學生從遊戲中認識環境、理解生態。

長平國小校長劉春男指出,為推廣在地生態教育與培養學童環境素養,台南大學生態暨環境資源學系主任王一匡率領USR團隊舉辦環境教育綜合營,來自不同學系的大學生組成教學團隊,以永續環境議題為核心的教學活動,設計多元有趣的課程內容,帶領學童認識濕地的重要性。

內容多元豐富,從鹽的製程、濕地動植物介紹、探究濕地功能及環境保護行動等面向,透過動手做、實地觀察,幫助學生從遊戲中認識環境、理解生態。其中以「鹽」為主題的課程活動,讓學生親手製作創意鹽瓶,寓教於樂認識濱海地區的鹽業文化。

六甲學生陳聿宏說,活動中學到許多濕地知識,感覺很充實。五甲洪妤溱表示,手作創意鹽瓶很好玩,了解家鄉周邊濕地環境的重要性,進一步努力愛護。

營隊負責人總召吳庭妤說,這次精心設計一系列關於濕地的課程,帶領學生們走入自然、認識環境,在學習與交流的過程中一同成長,學生們從剛開始的羞澀與陌生,到後來能主動表達、積極互動,讓人感到無比欣慰與感動。

(記者盧萍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