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浪潮下 饒慶鈴倡市場多元化 助台東農漁產業應對關稅挑戰

 

關稅浪潮下,饒慶鈴強調唯有透過市場多元化等措施,讓農產品在關稅挑戰中穩健前行。(記者鄭錦晴攝)

記者鄭錦晴/台東報導

面臨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升溫、關稅浪潮來襲,台東縣長饒慶鈴日前出席「天下城市高峰論壇」,以台東三大代表性產業,稻米、鳳梨釋迦及鬼頭刀魚為例,強調唯有透過市場多元化、價值鏈升級及分散市場風險,台東才能在關稅挑戰中穩健前行。

饒慶鈴指出,池上米早在二00二年就面臨WTO後平價米進口的衝擊,鄉公所、農會與碾米廠聯手,於二00三年創下全亞洲第一張稻米產地標章,推動稻米分級制度,並透過「秋收稻穗藝術節」等活動,讓米鄉形象由農產品延伸至文化價值,成功打造品牌定位。

針對近年鳳梨釋迦對中出口遇阻,饒慶鈴表示,台東早在ECFA效益減弱前就啟動市場轉型,協助農民提升產量與品質。二0二一年中國暫停進口後,縣府迅速改善果品處理流程,重返外銷市場。即使去年中國加徵百分之二十關稅,台東仍積極拓展加工、延長保鮮、開拓新市場,降低對單一市場依賴。

台東鬼頭刀年產達一二00噸,佔全國三成六,其中七成出口美國。因應美國關稅與匯率雙重壓力,台東推動市場分散至歐洲與東南亞,同時發展內需市場,將鬼頭刀納入營養午餐,推動冷鏈與加工設施建設,提升產地即時處理能力。

饒慶鈴強調,「慢經濟」是台東的發展哲學,不盲目追求規模與速度,而是根據地方優勢,穩健應對全球挑戰,在農漁業與觀光中走出獨特的地方競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