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卸任 邱泰源:回歸台大醫院看病教學

為讓更多民眾認識心肌梗塞的危險,馬偕醫院心臟血管中心主任蔡瑞鵬(前左3)與資深主治醫師顏志軒(前左2)聯合撰寫「你的心,分秒必爭:心臟科醫師教你的事」,29日舉辦新書發表記者會,衛生福利部長邱泰源(右4)出席。(中央社)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內閣改組,衛福部長邱泰源將卸任。他於29日表示,相信石崇良做衛福部長會做得非常好,自己離任後則將回歸台大醫院看病與教學,並與醫界共同思考如何讓年輕醫師有更好工作環境。 新任內閣團隊成員將於9月1日起陸續交接,邱泰源將卸任衛生福利部長,由原健保署長石崇良接任。談及未來去向,邱泰源說,自己將與剛卸任立委時一樣,回歸台大醫院做「醫療志工」,看看病人、教教學,跟醫界老朋友共同思考,如何讓年輕醫師有更好的工作環境、照顧人民健康,「這才是重要的」。 邱泰源表示,「不論在哪個崗位,每天都把它做好」,自己在衛福部時,最希望的就是達成總統賴清德「健康台灣」的國家願景,目前已規劃11項重點工作,都已經啟動,相信未來在石崇良的領導下,會做得更好。

Read More

〈中華副刊〉淡水玫瑰

■陳秀珍 (1) 一朵玫瑰拔掉尖刺 不再是玫瑰 一朵玫瑰傾空血淚 變成他族異類 一朵玫瑰無端整形 應該要改名 未被玫瑰刺痛過 別說愛玫瑰 未被玫瑰吸過血 別說信仰玫瑰 未曾為玫瑰輸過血 別說你是玫瑰的玫瑰 口誦一遍玫瑰 心痛一回 (2) 多刺症 遺傳自老祖宗 與荊棘同病 不相憐 若無嬌花香瓣護體 命運無異荊棘 玫瑰與荊棘 各憑本事爭奪領地 人為玫瑰剷除荊棘 但耶穌發光的額頭 被荊棘吻去 開出比玫瑰還紅的玫瑰 (3) 不戴手套撫觸花刺 滴下定情的紅寶石 刺繡一生一世的十字 你若是一隻刺蝟 路過就好千萬別回頭 連一絲香氣也別飄過心頭 (4) 我的玫瑰 深植在黑暗又光亮 狹隘又寬闊的夢中 那溫柔情深的名字 是我前世的鄉愁 今生最後的禱詞 我的玫瑰 天地之間無從逃出的網罟 我無法自主 成為玫瑰聖徒 我祈禱的雙手為玫瑰存在 我詠嘆的雙唇為玫瑰綻開 我指認的手指為玫瑰等待 我顫抖的心為玫瑰敲鼓 (5) 這條路 會通往你最後的房門嗎? 這行詩 會讓我攀過你的高牆嗎? 這朵雲 會飄到你遙指的天空嗎? 這圈戒指 會包圍你的無名指嗎? 聶魯達啊 我在自築的迷宮深處 不斷呼喊玫瑰的名字 (6) 日落之前 你變成了向日葵 我變成了向日葵 忘記拍成電影 無需縮時的超級極短片 薰風吹開花瓣 你變成了玫瑰 我變成了玫瑰 月亮看見小魚偷親嘴 來不及拍成愛情

Read More

〈中華副刊〉在詩詞裡邂逅夏日

■瞿楊生 小滿過後的雨,帶著初夏特有的性情。天空剛才還澄澈如洗,轉眼間雲朵就低垂到了屋簷。雨點先是零星地落下幾滴,隨後便密密地連成了線,在玻璃窗上勾勒出透明的水痕。 這樣的雨天,最適合讀詩。手指輕輕撫過略微潮濕的書頁,范成大的詩句「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自然而然地浮現在腦海。短短十四個字,就把初夏的景致描繪得如此鮮活。 初夏的氣息在詩句中流淌。秦觀的「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寫出了春去夏至的清爽;晏殊的「綠酒初嘗人易醉,一枕小窗濃睡」,則記錄了新夏時節的微醺與慵懶。字裡行間飄散的梅子香、麥花味,恰似時令鮮果擺放在青瓷盤中,為季節增添著獨特的風味。 雨聲在詩詞中譜寫著自然的樂章。蘇軾的「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生動地捕捉了驟雨突至的活潑;王安石的「晴日暖風生麥氣,綠蔭幽草勝花時」,則記錄了風吹麥浪的細語。五言詩的簡潔節奏帶著穿堂風的涼意,孟浩然的「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短短十個字就讓人感受到絲絲涼意。 詩人筆下的初夏總是充滿詩意。陸游的「籜龍已過頭番筍,木筆猶開第一花」,記錄著物候變化的驚喜;楊萬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把炎熱凝固成靜謐的瞬間。李白的「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寫盡了山間避暑的暢快;白居易的「何以消煩暑,端坐一院中」,則給出了最樸實的消暑建議。這些細膩的感受,歷經千年依然生動可感。 此刻,坐在開著空調的房間裡,手指劃過電子螢幕上「謝卻海棠飛盡絮,困人天氣日初長」的詩句,窗外除濕機正發出輕微的運轉聲。忽然明白,古人吟詠的不僅是季節的更替,更是生命與自然的對話。 闔上書本,窗臺上的梔子花正綻放出第一縷芬芳。原來千百年來,人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將生活寫成屬於初夏的故事。

Read More

按摩棒插肛門滑入結腸 下腹劇痛

35公分按摩棒卡在直腸,經醫師以大腸內視鏡免開刀方式拿出。(羅東博愛醫院提供) 記者張正量∕宜蘭報導 一名20歲男子日前因誤將一支長約35公分的矽膠按摩棒置入肛門,卻無法自行取出,隨後出現下腹劇痛被緊急送醫。羅東博愛醫院醫療團隊在X光透視即時影像輔助下,透過大腸內視鏡結合特製器械,成功將異物從乙狀結腸取出,全程無需開刀,創下全台首例透過自然孔道(肛門)移除大型腸道異物的紀錄。 羅東博愛醫院外科部部主任李明璋說,該男將長條形按摩棒完全插入直腸,原以為能自行排出,但一夜過去未能如願,隔日清晨開始出現下腹劇烈疼痛,緊急赴急診就醫。 醫師進行直腸觸診時,並未觸及異物,隨後安排X光檢查,確認按摩棒整根滑入距離肛門20公分深的乙狀結腸處,頂端甚至深入降結腸,情況十分危急,若刺穿腸壁引發破裂併發腹膜炎,後果可能危及生命,屆時恐須緊急開腹手術。 所幸,男子大腸尚未出現破裂情形,跨科醫療團隊在X光透視即時影像輔助下,以大腸鏡搭配特製取物工具,成功將長約35公分的矽膠按摩棒從肛門完整夾出,免於開腹手術之苦。 醫療團隊指出,此次成功處置,不僅讓患者免於開腹手術的風險與疼痛,也代表內視鏡技術在處理消化道異物方面再度取得突破。李明璋表示,這是國內首例以內視鏡方式,安全移除深藏於乙狀結腸巨大異物的案例,未來有望成為處理類似狀況的重要臨床參考。 李明璋同時提醒,民眾使用情趣用品時務必注意安全,應選擇具有防脫落設計的產品,並掌握適當使用方式,以免一時疏忽釀成嚴重傷害。

Read More

〈中華副刊〉這是一趟另類的旅遊

文/陳蒼多 畫/李若梅 一座島的日常 這趟旅遊名為「亞庇+山打根 烏龜島七天」,是以動物為主的旅遊,其中的亮點是一天的海龜島行程,兩天的婆羅洲基那巴塘河野生動物保育區行程。 先端兩盤小菜。一是,馬來西亞亞庇地方的人民到診所看病只需馬幣一元,二是,這兒摩托車很少,原因是國產車或二手車便宜。這兩者台灣政府都可做為借鏡。 接著,先談野生動物保育區。據報導,此地最有名的鳥類是犀鳥。另外,據山打根的第一位英國居民William Pryer的日記記錄,他也在此地發現藍色翠鳥。在這兒,「翠鳥和犀鳥的蹤跡仍然在……早晨或晚間……常見。」同團的台北木柵動物園志工確實發現了翠鳥。我在台大的醉月湖也曾發現翠鳥在打架,不知道是否跟這兒的翠鳥同種。唐詩張九齡的〈感遇〉說,「側見雙翠鳥,巢在三珠樹。矯矯珍木巔,得無金丸懼?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惡……」也許在唐朝時,人們還沒有生態觀念,張九齡才勸翠鳥要居高思危,因為無論牠巢在多高的地方,都會遭獵人的射擊。但時至今日,我已不擔心翠鳥會有「金丸懼」,只會羨慕翠牠們可以振翮高飛,也可以翾翾低翔。 至於犀鳥,婆羅洲的犀鳥有八種之多。我們的團員中的動物園志工們都在爭論公、母犀鳥的眼晴顏色。據資料顯示,「公鳥虹膜為紅色,母鳥虹膜為白色」,所以台北動物園的那對犀鳥分別被取名為「紅目(公)」、「白目(母)」,他們開玩笑說,公的會吃醋,所以才「紅目」,那麼,母的「白目」又如何? 除了翠鳥和犀鳥之外,這兒還有蛇鵰、捕蜂鳥、黃瞼鸛和白腹海鵰,這些都是對鳥類七竅通了六竅的我,在聽到志工們說出來時順手寫在筆記簿上的。 動物方面,我們親眼目睹一隻鱷魚在河上漫步。以後幾天,我都會想像,我們所看到的某一艘遊河船中的那個外國人手持的大砲照相機,是描準那隻鱷魚的。 但這兒最有名的動物當然是侏儒象、紅毛猩猩,和猴子,如馬來猴、銀葉猴,尤其是長鼻猴。 瀕危的侏儒象比非洲象矮了一截,但仍然比人高大,數量相當稀少,要見到牠們要靠運氣,而我們很幸運,那一天下午看到牠們在河濱吃草,不斷搧著耳朵,發出吼叫聲。 這兒的紅毛猩猩也很幸運,不像早期台灣走私的紅毛猩猩被迫遠離家人,上電視節目表演,甚至被私人圈養。 當然,最值得一提的是這兒獨有的長鼻猴。長鼻猴體積雖比鳥類大,但大都出現在樹巔,從船上往高處抬頭,要有明察秋毫的眼光才看得清楚。有一次,我們看到一隻長鼻猴跟銀葉猴待在一起,導遊就說,牠們是在散步、那隻長鼻猴愛上了其中一隻銀葉猴,說得像是真的一樣。長鼻猴大都成群結隊行動。有一次我們看到一隻公長鼻猴獨行,妻子就對我說,他被老婆趕出家門,淨身出戶了。 有兩天的時間,我們一團十六個人坐在小船上屏息靜氣等待著,十六顆心怦怦跳,三十二隻眼睛凝視樹叢,搜索樹上的銀葉猴、馬來猴,尤其是長鼻猴,一旦發現,全團的人爆出的歡呼聲劃破靜寂,媲美那些侏儒象的吼叫。 導遊曾在車上發放一張長鼻猴的照片給大家看,標題是「大鼻子情聖」。其實,這樣稱呼長鼻猴與文學作品中實際的「大鼻子情聖」的故事大相逕庭。法國作家羅斯丹的名著《大鼻子情聖》內容是描述一個叫西哈諾的男人安於貧困,不屈服於惡勢力,但一生最大的遺憾是鼻子佔了全臉的四分之一,長相成為他自覺的唯一不完美,偏偏他愛上美麗動人的表妹羅珊妮。就在西哈諾鼓起勇氣要向表妹表白感情時,她卻告訴他說,她已愛上近衛隊貴族子第兵克里斯廷。但克里斯廷雖英俊卻沒有深度的心靈,於是西哈諾就代他寫情詩給羅珊妮,也代他在花前月下朗誦情詩,羅珊妮和利克里斯廷很快結婚了。後來克里斯廷到前線作戰,自知自己空有外表,無法融入妻子與西哈諾的性靈世界,就執意要西哈諾去找羅珊妮說出真相,然後自己衝入敵陣中身亡。但西哈諾也「不願強迫完美主義的表妹,做任何不完美的為難選擇。」戰後,羅珊妮以為最摯愛的人已死,就進了修道院,西哈諾每星期六固定去看他的這個表妺,直到有一天,善惡分明、到處樹敵的西哈諾遭人暗殺,臨死前仍然打起精神去看表妹,並說,「我一生專給人在幕後提辭,然後又被人遺忘。別人爬上去採擷榮耀之吻,我卻留在下面黑暗的陰影裡……西哈諾的確有才氣,克里斯廷的確英俊。」 我寫了這麼長的「大鼻子情聖」的故事,無非是要跟動物界的「大鼻子情聖」長鼻猴互為映照。基那巴塘河的長鼻猴不但鼻子長,肚子又大,且牠的「那話兒」老是勃起,這是鼻子較小的母長鼻猴愛上「大鼻子情聖」雄長鼻猴的原因,這跟文學作品的「大鼻子情聖」有天壤之別。文學鍾情於「浪漫」,生物學則獨沽「適者生存」。 基那巴塘河的叢林並沒有熊出沒,但我們有前往「馬來熊保護中心」去觀看世界上最小的熊在自然環境中生活。我問導遊:住在精神病院的是什麼熊?他沒有答出來,原來是「神經嘸正常」(台語)。後來他問我們:什麼熊最厲害?原來是「灰熊(台語「非常」的諧音)厲害」。當然,這只是在玩諧音哏的遊戲。 現在,我想回溯第二天到海龜島觀賞海龜生蛋的奇景。我們先要從亞庇坐飛機到山打根,然後坐一個鐘頭的船到海龜島,非常辛苦。當天晚上晚餐後大約八、九點時,我們接獲護林人員的通知,前往餐廳附近海龜上岸下蛋的地方,只見一隻大海龜在紅色亮光中從容地下蛋。紅色的亮光讓我想起《一千零一夜》中的〈阿拉丁的神燈〉。海龜下的蛋跟雞蛋不同,是白色的,似乎沒殼,每一次下蛋一顆到三顆,每次間隔是十秒左右,下完一次,工作人員就用戴手套的手把蛋拿起來,放入桶中。那一夜,海龜下了「一百零一」顆蛋,與「一千零一」多麼相似。這隻大海龜的名字莫非是《一千零一夜》中的那位講故事給國王?●的王后雪希拉莎德,下一顆蛋就是講了一個故事,下兩顆蛋就是連續講兩個故事,下三顆蛋就是連續講三個故事。哇,好有能耐的大海龜啊,一個夜晚就講了一百零一個有趣又珍貴的故事。這次,不止三十二隻眼睛在傾聽海龜說故事,大家都在施展目不轉睛的工夫。 事後,海龜心滿意足地用土把洞填好。然後工作人員把蛋轉移刻孵化場,之後又放生小海龜回海,我們都為小海龜回歸大海加油打氣,或推牠們一把,助一臂之力。 法國哲學家、《蒙田散文集》的作者蒙田在《蒙田自傳》中以反諷的口說,「我們的責任是在我們創造生命時很害羞,但知道如何毀滅我們所創造的,卻是一種榮耀。」其反諷之所在是,生孩子時(整本《蒙田自傳》中,「生孩子」也兼指「做愛」),人類都儘量不為人知,但在毀滅所創造的人(如在戰爭中殺人)卻會是一種榮耀。我們人類當然不一定要看到海龜做愛,但看著牠們下蛋,並幫牠們孵化所生的蛋,然後把孵出來的小海龜放生,使牠們的生命得以永續,應該是人類的一種光榮。 最後一天到文化村觀賞原住民傳統舞蹈表演時,我在舞台的背景布幕上看到兩行英文字「As It Was?As It Is……」,字面的意思是「似乎是……」和「事實上……」。我問後面一位來自澳洲的女士這兩行英文的意思,她說是「尊敬過去」和「感恩現在」。我想一想,尊敬我們的過去,包括保育動物如長鼻猴的過去歷史,感恩現在,如感激海龜與我們同時生活在一個世界中,倒是與這兩行英文字的涵意很貼切。我們這趟另類旅遊算是親炙謦欬了。

Read More

心房收縮功能喪失 免疫不全心肌病變 翁每分鐘心跳僅30次

記者吳東興∕彰化報導 一名74歲男子月前在家昏倒,送醫發現其有免疫不全症狀,導致肥厚性心肌性病變,且有慢性心房纖維顫動,合併房室傳導阻斷,每分鐘心跳僅有30下(正常人為72下),又合併有肺水腫。經手術植入新型的無導線節律器,術後轉至一般病房,3日後出院。 員榮醫院心導管中心主任林彤宥說,患者因肥厚心肌造成心臟舒張功能障礙,血流供應不足,加上心房纖維顫動併房室傳導阻斷,使心房收縮功能喪失,導致缺血性胸悶或胸痛。心臟舒張功能差,使得肺靜脈壓力上升,容易出現心衰竭症狀,尤其在運動或平躺時較明顯,患者易有頭暈、眼前發黑甚至暈厥等情況。 林彤宥指出,心房纖維顫動使心房無法正常收縮,容易形成血栓,增加中風機率。肥厚性心肌病變本身與心律不整有關,若再合併心搏過緩或其他心律問題,會有猝死風險。 林彤宥表示,患者較瘦且有自體免疫疾病,傷口癒合有容易感染的風險,所以選擇植入新型的無導線節律器,好處在體積較小,約舊型的1/10,對比較瘦的病人,不容易產生電池外露或感染的風險。舊型有導線心律調節器,導線放久後很容易在鎖骨下靜脈產生一些磨損,而且會有傷口癒合不良,導線脫落的問題。 林彤宥解說植放過程,先從下腔靜脈,一路進入右心房,穿過三尖瓣到右心室,最後將無導線節律器小膠囊植入右心室心室壁上。手術中使用X光機及顯影劑找到適當的靜脈通路,通常都是從股靜脈一路往上,當管子到達右心室後,確認位置正確,就將導絲拔除並剪掉。無導線節律器有4個角和4個倒鉤,可以固定在心室壁肌肉上,數據檢測正常後便完成釋放。因新型無導線節律器體積很小,從外觀上看不到傷口,也沒有電池口,整體看起來就像沒有動過手術一樣。無導線節律器電池壽命與傳統機型一樣,大約16至18年。

Read More

台大:球黴菌症激增 均曾赴美

台大醫院29日舉辦「境外移入球黴菌症病例增加」記者會。(台大醫院提供)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肺球黴菌症感染恐引發致死風險。台大醫院29日指出,過往此病例相當罕見,2000至2020年間僅見1例;然而,台大在2022到2025年間卻迅速累計13例,且均具美國西部或南部旅居、工作或旅遊史。疾管署說,依近期回顧文獻,2005年一名71歲男性,至美國加州旅行返台後,出現嚴重咳嗽、盜汗症狀,且體重減輕,確診球黴菌感染,最終死於敗血性休克。 台大醫院29日舉辦「境外移入球黴菌症病例增加」記者會。外科部主任陳晉興表示,在台灣,肺球黴菌症屬境外移入疾病,以往病例相當罕見,2000至2020年間僅見1例。 然而,陳晉興說,台大醫院在2022到2025年間卻迅速累計13例,且均具美國西部或南部旅居、工作或旅遊史。陳晉興說,這些病人一開始大多被懷疑是肺癌或腫瘤,甚至動了胸腔手術,最後才確診,如果台大已發現13例,其他醫院恐怕也有,只是還沒被辨識出來。 根據臨床統計,約4成感染者在暴露後1至4週內出現症狀,包括倦怠、咳嗽、呼吸困難、頭痛及肌肉酸痛等。絕大多數患者可於數週內自行緩解,僅少數症狀較為嚴重或免疫力低下者需使用抗黴菌藥物治療。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說,疾管署回顧過去國內發表的醫學文獻,共有8例個案,皆與美國加州或亞利桑那州的旅遊史有關,加上台大醫院案例,國內至少已有20例的球黴菌症,而近期出現的病例「雖然大多是輕症,或透過X光檢查才發現」,但顯示境外移入的趨勢正在上升。 針對病例數呈上升趨勢的原因,羅一鈞說,主要與氣候變遷有關,越來越乾燥、降雨型態改變,讓環境更適合這類黴菌生存。台灣與美國西部往來頻率增加,不論旅遊、工作、經商或年底即將開通的直航航班,都可能令境外移入風險持續升高。 羅一鈞表示,因應此趨勢,疾管署本週已儲備新的球黴菌症檢驗抗體,並已公布送驗流程,29日也將對醫界發布通函,提醒注意。 他強調,球黴菌症雖然絕大部分都是輕症,但過去8例中,仍有1例重症死亡,為71歲男性,在加州待了5個月,返台前3週出現發燒、體重減輕10公斤,最後因肺炎及腦膜炎引發重症不治,死因和年紀大及延誤治療有關,儘管已是10多年前的個案,仍值得注意。 美國當地每年約有2萬例病例,其中約200例死亡,致死率約1%或略低於1%。羅一鈞提醒,若民眾返國後出現發燒、咳嗽等症狀,或是少數人單純只以皮膚為表現,出現皮膚紅疹、腫脹結節性紅斑等,都要留意。

Read More

私領域暴露率呈上升趨勢 我去年家庭二手菸達35.6%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我國113年家庭二手菸暴露率達35.6%,相較111年28.9%有上升趨勢,為守護同住伴侶與家人的健康,國健署呼籲吸菸者應多為家人著想,減少在家吸菸,最好下定決心戒菸。 世衛(WHO)指出,二手菸害會導致嚴重的心血管和呼吸道疾病,包括冠狀動脈心臟病和肺癌,全世界每年約160萬人過早死亡。台灣《菸害防制法》修法上路並嚴格取締公共場所吸菸後,吸菸行為多轉入私領域,也因此增加了同住伴侶暴露於二手菸的風險。據「國人吸菸行為調查」,113年我國家庭二手菸暴露率為35.6%,相較111年28.9%有上升趨勢。 研究顯示,伴侶的吸菸習慣會深深影響戒菸成效。如果另一半不吸菸,吸菸者在2年內戒菸成功率可提升;反之,若另一半吸菸,戒菸率則下降。 研究指出,若伴侶能互相扶持,更能提升戒菸成功率,讓愛不被菸霧所遮蔽。WHO也發出聲明,戒菸永遠不嫌晚。戒菸可以顯著降多種疾病的風險,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可以將疾病風險降低至與從未吸菸者相當。

Read More

翁開角型青光眼 眼針治療改善

新營醫院中醫師何柏逸為患者實施眼針治療。(記者翁聖權翻攝) 記者翁聖權∕台南報導 72歲的男性患者罹患開角型青光眼多年,左眼視野逐漸縮小,近一年視力惡化迅速,左眼眼壓常年偏高、藥物控制效果不彰。經轉介至新營醫院中醫科門診,經過眼針治療3個月後,左眼壓逐漸由26降為13左右,穩定改善。 新營醫院中醫科醫師何柏逸說,青光眼是全球第2大導致失明的原因,常被稱為「視力小偷」。青光眼最常見類型包括:1、開角型青光眼:進展緩慢,初期無明顯症狀,眼壓亦正常。2、閉角型青光眼:進展快速,常伴有劇烈眼痛、頭痛、惡心等急性症狀,須緊急處理。 何柏逸指出,眼針療法是運用特殊的針灸針,刺激眼周特定穴位,調和臟腑氣血、疏通經絡,達到清肝明目的作用。中醫眼針療法近年來逐漸受到醫療界與患者的關注,許多臨床案例顯示,眼針可改善青光眼、降眼壓、視神經萎縮等眼科疾病,對於斜視以及假性近視亦有顯著療效。 立陶宛最新研究指出,「不只是眼壓,腦壓與眼壓之間的壓差,也可能對視神經造成慢性壓力,導致不可逆損傷。」因此在許多眼壓正常的青光眼患者中,除了中醫眼針療法外,更加上頭皮針來輔助治療青光眼,亦取得不錯的效果。眼針療法常應用於視神經病變、視力退化、乾眼症與眼底黃斑部病變等疾病。眼針並非取代西醫,而是有效輔助。透過中醫輔助治療,可活化眼部神經,改善氣血運行,為青光眼慢性病爭取更多恢復空間。

Read More

心電圖不典型 馬偕新書助判讀心梗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心肌梗塞致死風險高,事發時常常醫護比家屬還急,馬偕醫院醫師撰寫新書並於29日發表,期能縮短醫病之間認知差距,並減少憾事發生。 馬偕醫院29日舉辦新書《你的心,分秒必爭:心臟科醫師教你的事》發表會。院長張文瀚表示,急診工作時常面對猝死病人,心電圖雖是常用工具,但是很多心電圖不典型,難以發現問題。這次發表新書有助第一線醫師更快速精準判讀心電圖、及時給予病患正確處置。 馬偕醫院心臟血管中心醫師蔡瑞鵬說,急性心肌梗塞是不能等的病,就像「產婦突然破水」,來得又急又快,且每一分秒過去,心臟的肌肉就慢慢壞死,等不及檢查,也無法觀望,這種危急程度往往是「醫護人員比家屬還急」;發生急性冠心症時,心導管治療是最優先的治療選項,但常見家屬在溝通上延遲,影響治療預後成效。 馬偕醫院心臟血管中心醫師顏志軒強調,心臟疾病發生講求快狠準,並非追求慢工出細活,希望分享臨床經驗,在面對危機下為病人爭取黃金救治時間。 此外,臨床上最常被問到的就是「要不要裝塗藥支架?」蔡瑞鵬指出,藥物塗層支架發生再狹窄的機率比一般金屬支架小,因此被用來治療許多較為複雜的病灶。為減少血栓風險,必須同時給予雙重抗血小板治療,一般金屬支架應至少併用1個月,藥物塗層支架如果沒有出血的風險的話,建議最好合併使用1年。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