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購族、新青安 首當其衝 限貸令 預售屋解約增4倍

本報綜合報導

內政部統計,去年央行祭出限貸令後,每月平均解約件數由一百四十四件增至二百四十件,占整體交易僅百分之一點一。不過有業者表示,限貸令上路之後,預售屋解約量激增,與政策前相比放大逾四倍,衝擊不可小覷;首購族與新青安貸款申請者首當其衝,市場出現恐慌性退屋與資金壓力。

台中市建築經營協會理事長楊志鵬指出,央行去年九月祭出第七波房市信用管制後,預售屋解約明顯增加。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指出,二0二一年七月至今年六月,四年間預售屋解約總件數為四千四百一十八件。

其中,實施限貸令前三十八個月、即二0二一年七月至去年八月,預售屋解約量為二千零一十八件、平均每月五十三件;去年九月限貸令實施後十個月則達二千四百件、平均每月二百四十件,增加約四點五倍。他直言,「限貸令前後,預售屋解約量落差這麼大,

楊志鵬說,由八大行庫主辦的新青安貸款至去年底已接近滿水位,導致借款人申請受限、核貸期拉長引發購屋糾紛;甚至有人被迫解約或轉向其他銀行,利率普遍被調高約百分之一。許多首購民眾「猶如熱鍋上的螞蟻」,建議放寬新青安貸款的承作範圍,不僅限於八大公股行庫,也可由其他銀行及金融機構參與承作,由承作金融機構與借款人商議貸款條件,將補貼息補給承作銀行。

中華民國不動產協進會理事長、龍寶建設董事長張麗莉指出,市場確實出現解約潮,雖尚未嚴重失控,但政策讓客戶擔心貸款成數不足,造成還款壓力與恐慌感。且多數客戶為自住型而非投資客,都想盡辦法自籌資金以避免違約,「但違約及解約潮還在持續發生」。

張麗莉表示,限貸令首當其衝的正是首購族首購和申請新青安者,可能會因提供的信用保障不足,在銀行貸不到款產生恐慌,進而解約或違約,並遭沒收訂金。

至於外界提到的建商倒閉潮,她指出,全台約有一萬多家大小建商,倒閉只占少數、不到十家,但業者普遍歸因於政策緊縮,導致市場觀望氣氛加重,形成解約潮與建商現金流惡化的隱憂。

張麗莉也呼籲,政策不應「溯及既往」,否則不僅影響買方資金調度,也將使建商面臨更多解約與資金風險,進一步衝擊市場信心。

不動產資訊研究中心、住展雜誌發言人陳炳辰分析,限貸令確實造成部分解約,但尚未到失控狀態;部分案例是在政策上路前或房市冷卻期已發生,並非全因貸款受限。只是因交屋潮到來,恐怕才要開始進入暴風圈。他指出,部分市場已傳出資金卡關的情況,例如中部有建案二百多戶中僅三十多戶交屋;如果是完銷狀態,六、七成的人當中肯定不乏因貸款問題無法交屋。若建商資金緊繃將影響其他案子推動,甚至衍生爛尾樓或建商倒閉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