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紙特展 傳統工藝做公益

糊紙展除見證傳承創新,更是企業公益與傳統工藝共融最佳見證。(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陳俊文∕綜合報導

「海.人與土地|糊紙傳承創新特展」三十、三十一日於愛國婦人會館快閃演出。有鑑於台南受風災以及豪雨侵襲,由企業將購買收藏的工藝品捐贈給文化局典藏,市長黃偉哲見證企業公益與傳統工藝共融。

開基玉皇宮長期協助鎮北學堂舉辦糊紙課程,由藝師吳文進指導,已開課多期,每期都有二、三十位學員參與,此次的快閃展出,展出師生作品,最小成員還只是國小生,作品深具成熟圓融度。

吳文進自幼成長於「鹽分地帶」,此次家鄉嚴重受創,他登高一呼,邀集近幾年在北區區公所及開基玉皇宮合辦的「鎮北學堂」糊紙課,以及南關社大、文化中心、文資處、學甲創生等地開辦的糊紙課程的學生作品,以義賣型式募集重建基金。

身長一百三十三公分的蓬萊鯤回,是此次義賣會最大的作品,昨由開基玉皇宮認購賑災。(記者陳俊文攝)

開基玉皇宮主委涂大松個人前往捐贈兩萬以及代表廟方捐贈兩萬元,收購南應大美術系畢業的藏書票老師劉慧卿和妹妹劉子嫣作品「蓬萊鯤回」永久典藏。

劉慧卿表示,「鯤」就是座頭鯨,又名大翅鯨,是最能代表台灣的海洋生物。體重三十三公噸,常常跳離海面騰空翻滾,主要目的在藉此動作去除粘在身上的「藤壺」,象徵自古多災多難的台灣。

此件長一百三十三公分的作品,是此次展覽最大的一件,兩姐妹花了數月完成,劉慧卿期待玉皇宮能繼續支持糊紙藝術及吳文進,讓這項藝術得以永久傳承。

開基玉皇宮主委涂大松前往義賣會場參觀,並和劉慧卿暢談創作理念。(記者陳俊文攝)

此外,在黃偉哲見證下,好帝一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貞秀收藏,由吳文進創作的九件代表作,捐贈給文化局典藏,包含「西港香」指標性神明《鯉魚公》;作品未來除於赤嵌樓及傳統藝術中心展出,相關資金也全數捐入「丹娜絲颱風賑災專戶」,展現企業回饋社會精神。

黃偉哲表示,紙材在藝術與工藝應用相當廣泛,不僅能展現精緻與美感,更具有堅固特性,從孩童時期常見的紙鶴摺紙,到今日多樣化的紙糊藝術,皆展現出「紙工藝」文化延續與創造力。包括開基玉皇宮主任委員涂大松、文化局長黃雅玲等人都到場共同見證這場融合傳統與創新的文化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