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鄭錦晴/台東報導
受楊柳颱風過後,台東地區氣候潮濕悶熱,台東農改場近期疫情監測,已發現零星白葉枯病徵兆,及稻熱病的潛在威脅,呼籲農友提高警覺,防範疫情蔓延。
台東農改場指出,目前區內水稻多處於秧苗期至分蘗期,連續降雨與日夜溫差大,使病害發生風險升高。近期疫情監測已發現零星白葉枯病徵兆,同時也觀察到稻熱病的潛在威脅。這兩種病害都是水稻主要流行病,常因高溫高濕與通風不良等條件迅速擴散。
稻熱病通常與氣候變化及氮肥施用過量有關,初期會在葉面出現灰綠色斑點,進而形成紡錘形病斑,中心灰白、邊緣赤褐,外圍帶黃暈。建議農友避免密植與過量施肥,並在插秧後三十天及出穗前一週加強防治。藥劑方面可使用百分之六撲殺熱粒劑或護粒松、喜樂克拉、三賽唑等藥劑進行預防與治療。
白葉枯病則常因強風造成葉片傷口,雨水與晨露則助長病菌繁殖。其特徵為葉緣出現黃白色條斑並捲曲乾枯。建議在發病前使用撲殺熱粒劑,或在初期使用鏈四環黴素、嘉賜克枯爛、克枯三賽唑等藥劑防治,並避免在清晨露水未乾時進入田區,以減少病菌傳播。
台東農改場強調,氣候持續不穩定,籲農友密切巡視田間,及早發現並妥善處理,確保水稻健康與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