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讀書與觀花

■李拴伍

那天下午,我正拿出書想讀,不料妻子卻說:「桃花節開幕了,走,去看桃花。」久未出門,我也有了「複得返自然」的想法。於是,便驅車前往一個叫後屯的地方看野桃花。

一路上,桃之夭夭的勝景不斷在我眼前閃現,一場與桃花的甜美相遇在心中升騰。

到達觀花地時,已是人潮湧動,以前只有幾家農戶、寂寞的小山村霎時人聲鼎沸,車水馬龍。我和妻從遊客及山脊荊棘的縫隙中穿過,爬上了最佳觀看點。攀枝細看,綠葉襯紅花,粉紅的花瓣擁著淡黃的花蕊,一串串、一簇簇、一朵朵,花朵在枝條上隨風搖曳,吐出絲絲清香。碧綠的、綠中帶著淡淡鵝黃的葉,在春日陽光下活躍靈動,如果將桃枝再拉近貼近耳際,彷彿就能聽到綠葉生長的輕響,桃花奔放的激情。

遠眺,東邊的山梁上,桃花一線天,像伸入遠端高高聳起的雲。西邊的山坡,桃花接天連理,轟然一色,形成了一個天然的桃花海。

遊人如織,有穿唐裝的、有穿漢服的,古典的優雅,現代的靚麗,美女們個個笑靨如花,成了桃花仙子。桃林中萌萌的版面,書寫著《詩經》及李白、杜甫、蘇軾等歷代詩人的桃花詩句,借著休息,我釋懷地品讀著「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人面桃花相映紅」「山桃紅花滿山頭」……

妻子說:「怎麼樣,既看了桃花,又看了美女,還讀了桃花詩,比你在家讀書有趣吧?」

「是的。」我粲然一笑。

回家的路上,讀書與觀花在腦中對話。

站在桃花簇中,能感到詩詞裡的桃花復活了,靈動的文字嵌進了桃花的絢爛中,那些被書香浸潤的桃花,在記憶深處綻放出了春天的浪漫。

觀花是目之所見,是感受自然之美,讓心情愉悅;讀書是解讀文字,讓思想深邃。觀花能讓生活有詩意,讀書能讓人有詩意般的生活。讀書與觀花都是一種慢下來的生活方式,能對抗浮躁,調理心情,和諧生活工作。

接續思考,有了許多感想。

桃之夭夭與書聲琅琅。桃之夭夭,釋放著自然之美,賞目貽情,陶冶著人們的情操。而書聲琅琅則是學子們大聲讀書,表達思想,傳承文明,明瞭人性之美,習得生存發展能力。

默默成長與靜心讀書。當萬千桃花被風吹雨打,飄落而化為春泥後,繁花不在。但你會發現,在陽光普照和雨水的澆灌下,在桃葉的縫隙中,桃子由針尖大慢慢地成長著,在枝頭靜靜地觀望著燦爛的世界。一個人離開校園,開啟人生和事業後,若能守住孤獨,擋住外界誘惑,默默持久地地讀書,就能豐盈自己,成就自己,收穫燦爛。

桃之碩碩與滿腹經綸。突然有一天你發現,桃樹上掛滿了碩大豔鮮的桃子,在陽光下閃著光芒,那是桃子經歷了風雨的洗禮,經歷了陽光的沐浴,抗住了蟲害,修成的正果。而熱愛讀書的人,經過長久學習,不斷積聚著知識,儲存力量,終會滿腹經綸,學富五車,實現人生價值。

書讀多了,就明白人生就像一顆不斷成熟的桃子,有繁花時的熱鬧,有落花後的寂寞,有汲取知識、豐盈成長、迎戰風雨的艱苦階段,有成熟豔鮮時的輝煌時刻,更要感恩孕育它生命,在雪霜嚴寒冬中迎風傲立的枝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