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未買之書

■艾虔

忍不住取笑家人,未買之書成了他心口上的硃砂痣。他偶爾回味反芻,念念不忘。畢竟在馬來西亞堅持不網購,買書就不太方便。

駱以軍早期的短篇小說集《我們自闇夜的酒館離開》,便是之一。昔日皇冠出版社列為三色堇系列,收錄多篇駱以軍獲得文學獎的作品,比如「降生十二星座」,如今被視為名作。涉及星座、電玩、酒吧、都會戀情等等,天馬行空、駁雜跳躍地記錄九零年代的台北風情,繁華光鮮的都會生活,映襯人與人之間的疏離孤獨,形式和內容都有獨到之處。家人與它曾於書店多次相遇,後來越來越多人談論這本書,甚至開啟書寫書都會生活的風氣。可是家人想買時,書不見了。錯失因緣頗有遺憾。

此書日後以《降生十二星座》再版,卻再也不是家人熟悉的開本。無視於內容,反而執著於書籍品項,箇中心情或許外人難以理解,卻是不少書蟲共同的執念。

多年前小姑一家至臺灣旅遊,我們相約同行。順道逛臺北舊書店,外甥選了《歐赫貝奇幻地志學》,家人也想要,惟不好意思跟外甥搶。明明那次我們買了一些書,刻在他心底的卻是沒買的那一本,至今耿耿。我覺得這一點心事太無聊。家人早該私下告訴我,待小姑離台後,我們明明可以再去其他舊書店找找《歐赫貝奇幻地志學》。他悶在心底不說,徒然為自己製造遺憾,然後在心底一再發酵,實在不值。

不過家人後來釋懷。外甥向來喜歡少數民族、奇幻故事的各式造型,他讀《歐赫貝奇幻地志學》,說不定會有很多啟發,寶劍本該贈英雄。但對家人而言,就只是一本書罷了。可是家人仍期待,日後在舊書店與《歐赫貝奇幻地志學》相遇。

五十步笑百步有點不厚道,其實也有一本沒買的書在我心底。將近二十年了,曾於舊書店見到推理小說《馬來鐵道之謎》,沒買,當時已決定婚後至馬來西亞定居。沒買的理由很簡單,此書不出名,或許不精采。可是至今我有時忍不住猜想,作者到底寫了些什麼?由於並非名著,幾乎不可能再出新版,可能我今生今世沒機會再度看見《馬來鐵道之謎》。

家人與書友先後為我找到電子版,終能一睹內容,很開心。當然日後假使在舊書店發現《馬來鐵道之謎》,這次必定買下。然而無須刻意尋覓,生活多的是比找這一本書更重要的事。

日前至吉隆坡小旅行,我們再次至某大樓閒逛,家人提及昨日猶豫未買的馮內果《神槍手迪克》,我立刻催促,去買吧,一本書沒多少錢,別再造成更多遺憾。我們已屆中年,日後未必再次見到這書。

未買之書平添許多遺憾。可是這遺憾卻也使得我們對人間多了一點眷戀和渴望,沒什麼不好。但不要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