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康子仁∕台北報導
曾任台灣公營英語媒體TaiwanPlus編輯部高階主管的英籍新聞工作者艾永青,近日以「(我的)台灣大罷免」為題發文表示,全台大罷免到罷免人士研究納粹動員,台灣原有的熱情而理性的公共討論空間逐漸被「極端言論與政治動員」取代,艾永青甚至直言,不認為台灣走在正確的方向。
透露全家已在七月底返回英國,且頭一次買單程機票不打算回台的艾永青,在台灣生活超過十年,回顧自己過去四年在TaiwanPlus任職,一篇正確形容美國總統川普為「被定罪的重罪犯」的報導遭不當撤下,成為轉折點,「當時我就開始計畫離開,因為我熟悉並喜愛的那個公共空間,正在消失。」後來因他的家人也成為攻擊目標,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最終迫使他下定決心離開台灣。
艾永青表示,今年七、八月全台掀起的「大罷免」更讓他下定決心。賴清德總統既未嘗試與在野黨組成聯合內閣,反而在民進黨國會未過半的情況下,就有核心盟友喊出要全面罷免在野立委。
艾永青質疑,這些行動雖表面上與民進黨切割,以「公民團體」名義操作,卻仍被許多親綠評論者全盤接受。他反問,這些所謂的「公民團體」當中,有多少其實是民進黨支持者?甚至是黨員?他直言,若在美國,全國步槍協會(NRA)或共和黨附隨組織發起類似行動,聲稱與政黨無關,恐怕難以服眾。
艾永青質疑針對中國大陸配偶的行動,賴政府雖未制定新法,卻透過重新詮釋既有條款來行動,與歷屆做法不同,缺乏正當程序且樹立先例,令人憂慮。他還提及,部分推動罷免人士甚至公開研究納粹,試圖尋找「一個群體來當猶太人」。
艾永青不滿的是,他與家人最終成為極端分子的攻擊對象,僅因他在編輯工作中力求平衡,允許少數與官方敘事不同的聲音出現。他坦言,身為非公民,本就避免觸碰台灣複雜的身分政治,但在新聞專業、同事安全與家庭壓力之間,已無法再支撐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