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司克亞洲區域貨櫃航線運能大幅提升五成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亞洲區域貨櫃船運市場看旺,麥司克在此區域航線一年內運能大幅提升五成。

消息指出,地緣政治動盪和聯盟重組正在重塑複雜的亞洲區域市場,麥司克航運(Maersk Line)為其亞洲區間航線增加十萬TEU運能,在一年內將其總部署量由19.57萬TEU增至近卅萬TEU(29.81萬TEU)。據悉,該地區運能的增加鞏固了麥司克在業界第二地位,僅次於中遠海運(Cosco Shipping),COSCO在該地區運能達30.049萬TEU。

Alphaliner在其週報中指出,麥司克所屬雙子座合作夥伴赫伯羅德(Hapag-Lloyd)運能也大幅增加,在區域貿易中,雙子座聯盟營運的船型略高於2900 TEU,而中遠的船型平均2700 TEU,市場龍頭地中海航運(MSC)最大船型則達三千TEU。

惟運能增加並未使亞洲區間航線運費水準受益,德魯里(Drewry Shipping Consultants)報告稱,八月下半月運費下降,目前處於去(2024)年十月以來的最低水準。德魯里亞洲區間貨櫃指數(IACI)在八月下半月下跌2%,達每40呎櫃582美元,比2024年八月滑落35%。

Alphaliner報告稱,亞洲區間航線仍然是一個競爭非常激烈的市場,至少有69家航運公司營運240萬TEU,比去年同期增長13%,而這個市場由前廿大航運公司主導,佔該區域總運能的87%。

據瞭解,為充分把握此一市場規模,自2023年初以來,遠東港口之間的月平均運輸量為395萬TEU,比從遠東到北美和歐洲的總運量(348萬TEU)還多。

市場估算亞洲區間航線年貨運量超過六千萬TEU,而跨太平洋航線為2500萬至三千萬TEU,亞歐航線則為2400萬至2600萬TEU,且亞洲區間航線貨運需求還在不斷上升,甚至預測未來十年內,亞洲區間航線市場貨量可能達到八千萬TEU。。

Alphaliner稱,東盟整體GDP增速預計持續超越全球平均水準,印度正成為重要的製造與消費中心,而中國大陸作為出口國與進口國的角色轉變,也將帶來更多市場機遇。隨著企業實施“中國+1”的製造策略,生產會越來越多分散至越南、印度、印尼和泰國等國家,重塑貿易版圖,市場運輸需求將持續增長。

從運費角度來看,在跨太平洋航線、亞歐航線等主幹航線疲軟情況下,亞洲區間航線運費仍保持增長態勢。克拉克森統計顯示,2025年上半年亞洲區間航線運價指數比去年同期上漲11.43%,英國航運諮詢機構Container Trade Statistics(CTS)統計分析亦稱,2025年以來亞洲區間航線實際運費比去年同期增長15%至25%。

不過,隨著越來越多的巨頭企業加碼亞洲區內航線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特別是班輪巨頭在航線網路、單位成本、服務品質等方面的優勢,對中小企業勢必造成衝擊。這就要求各市場參與方避免同質化競爭,更加突出差異化、特色化,打造難以替代的經營特色,方能從容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