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花蓮縣環境保護局今年度媒合四處社區一同參與廚餘自主設置堆肥設施,透過一般廢棄物監督稽查計畫,邀請專家學者至現場實地操作及輔導,讓參與本次計畫的社區更能體驗到手作樂趣,同時解決廚餘去化問題。
環保局表示,自一一一年起分別在瑞穗鄉富源社區、花蓮市海星國小、花蓮市民生社區、花蓮市花蓮港務分公司成立四個廚餘堆肥示範點, 一一二年又分別在吉安鄉一貫道懿德講堂、瑞穗鄉舞鶴社區發展協會、萬榮鄉紅葉社區發展協會、富里鄉東里社區發展協會、瑞穗鄉大興社區發展協會及新城鄉新秀村辦公室成立六個示範點。
環保局指出,一一四年又增加水璉社區發展協會、花蓮縣卓溪鄉古風社區發展協會、花蓮縣花蓮市國福社區發展協會、萬榮社區發展協會等四個廚餘堆肥示範點,目前本縣設置總共十四個示範點。
環保局強調,廚餘堆肥示範點所需設施,包含廚餘桶、菌種、文書表單、定期巡檢、設備維修維護等持續運作並記錄,後續將安排社區、團體進行互相觀摩,教學相長以提升示範點環境衛生及堆肥成效,廚餘變黃金納入生活與教學當中,正是本次推動計畫的最大亮點,眾人齊心努力往二0五0年淨零碳排目標。
縣長徐榛蔚表示,輔導社區進行自主堆肥,除了可以享受手作樂趣,更重要的是有效解決廚餘去化問題透過資源循環再利用,將廚餘堆肥成品變成肥料回歸大自然,友善環境,進而使我們生活在健康的環境中。
徐榛蔚指出,本縣推動廚餘堆肥示範點陸續皆有堆肥產出並用於綠美化及農用,成績斐然,有效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對於減緩氣候變遷有極大幫助,本縣搭配發展在地廚餘多元化處理與回收工作,讓廚餘除了可以用來堆肥之外,還能有其他再利用方式,使本縣一一三年度直轄市及縣(市)政府廚餘回收處理績效評鑑為績優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