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台合作遊蕩彈藥 拚18月內建供應鏈

本報綜合報導

中科院與美商共同研發,具低成本、可大規模生產的「低成本自主巡弋飛彈(遊蕩彈藥)」陸射版本,並藉更換尋標器,完備以陸制陸及制海戰力。此案仍在科研階段。

中科院在國防展展出多項自研軍備。其中一款名為「低成本自主巡弋飛彈(遊蕩彈藥)」,為中科院與美商Anduril共同研發,具備低成本、可大規模生產,且可編隊群攻的特性,顯示台美將合作生產軍備。中科院長李世強十七日表示,合作生產目的在於壓低成本,盼十八個月內建置在台供應鏈,將單枚價格壓在新台幣六百五十萬元內。中科院雄風計畫副主持人王定國說明,此款飛彈的空射版本,目前正由美國空軍實施第三階段測評,中科院看到特性後與Anduril合作,希望透過台美合作,讓這套系統於台灣在地生產「陸射版本」,並藉由更換尋標器,兼具「以陸制陸及制海」的戰力,目前此案仍在科研程序,希望未來在完成後的兩年內小批量生產,後續再實施大規模生產。

中科院解說人員說明,「低成本自主巡弋飛彈」提供智慧且靈活的任務系統,彈群間可互相通聯交換目標資訊協同作戰,運用機動車輛運載至任務位置發射,能快速有效率部署,對船艦目標進行任務殺傷或群攻、干擾,具備區域制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