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張翔/嘉義縣報導
嘉義縣衛生局自109年起推動「管路安心計畫」,迄今已服務1811人,為進一步協助長者提升生活品質,再推出「管路移除計畫」,透過醫師、語言治療師與護理師的專業合作,結合吞嚥檢測與復健訓練,成功幫助11位長輩移除鼻胃管或尿管,重獲日常生活自主。
衛生局長趙紋華19日特別前往關心成功移除鼻胃管的何林阿嬤,阿嬤表示,能自己進食是一種幸福,如今已經恢復自然進食4個多月,能與家人共享餐桌時光,感謝縣府與醫護團隊的努力,讓她享受「最簡單的幸福」。
衛生局指出,許多長者因疾病或手術短期使用鼻胃管協助進食,但若長期依賴,容易導致口腔功能退化、營養攝取單一,甚至影響社交與心理健康,透過專業團隊介入與復健訓練,長者可逐步嘗試由鼻胃管過渡至自然飲食,提升生活品質。

何林阿嬤因車禍受傷而需依賴鼻胃管,曾面臨吞嚥困難與嗆咳問題,在番路鄉衛生所醫師林文淵與宜恩居護所護理師的耐心照護下,經過多次吞嚥訓練與營養衛教,最終順利移除鼻胃管,並恢復口腔進食。
趙紋華強調,管路移除不僅是醫療技術的進步,更是維護長者尊嚴的重要一步,嘉義縣府將持續整合醫療、復健及長照資源,讓「管路安心計畫」從緊急照護延伸到康復歷程,提供更完整的支持。
衛生局提醒,若家中長輩長期使用管路,可向當地衛生所或長照中心洽詢專業評估,透過合適的醫療與訓練,讓更多長者有機會重拾吃飯的幸福,實現「長輩開心、家屬放心」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