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臼齒當洗衣板? 菜寮溪產業觀光協會揭密在地文化

記者張淑娟/左鎮報導

左鎮的菜寮溪如同印度的恆河,昔日左鎮的吃喝拉撒都在菜寮溪解決,因此菜寮溪產業觀光協會將有一場精彩的「堊藝生長-左鎮菜寮溪流域文化調查與藝術轉譯計畫成果展」,讓大家來看看昔日左鎮婦女竟用大象化石當洗衣板,同時看看那化石中藥店的精彩。

協會人員表示,菜寮溪乘載著左鎮人的所有,除了有關於化石外,更有與生活的連結,就像左鎮在地人常說的,幾乎吃喝拉撒都可以在菜寮溪解決,為此,除了進行菜寮溪流域的文化調查外,也展開後坑古道的調查,看看古道的豐富生態,留住更多菜寮溪文化。

協會理事長茅明旭表示,小時候都是在菜寮溪玩水、玩土、漁獵和拾化石的,當年發現的化石都很巨大,大的可以當洗衣板,如今的年輕一代對菜寮溪的印象或許僅止於一條溪流,或是化石出土區等,因此協會期望透過白堊土(青灰泥岩)的藝術創作激起在地學子、外來遊客的興趣,透過不同面向認識左鎮文化與地景特色。

吳靜瑜將左鎮的精彩過往變成百寶箱和捲軸,讓遊客們認識左鎮。(記者張淑娟攝)

協會執行祕書吳靜瑜則指出,自己的大學畢業設計,就是採集左鎮耆老與菜寮溪的故事,製作化石標本、遊戲布旗等教具,後續又與南台科大合作,以左鎮的植物為素材,製成互動遊戲教具,讓遊客快速認識左鎮。而左鎮最特別的還有白堊土,接下來將辦理野燒藝術創作,號召左鎮居民及青年、遊客等一同用土來創作,完成後會將作品展示於菜寮溪協會的接待中心「頂菜寮柑仔店」,部分作品也會移至後坑古道展示。

另菜寮溪協會已從一百一十二年開始執行社區營造計畫,執行火炬、植物的相關主題,今年協會獲文化局社區營造計畫及教育部USR計畫支持,除了持續維護後坑步道外,也致力於調查不同時期的古道生態樣貌,即透過動物偵測調查記錄四季的動物,並將藝術帶進古道,透過老師陳瑋軒帶領白堊土藝術創作的工作坊,捏塑左鎮動物、植物,透過擬人或仿真的樣態呈現左鎮特殊的多元生態、文化的特色,藉此打造富有在地生態文化,屬於左鎮的藝術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