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探索〉區域角力緊繃 大國尋求控管風險

川普與習近平已於十九日通話,敲定十月三十一日在韓國的APEC峰會期間舉行雙邊會談,並計劃將在明年互訪。(路透,資料照)
陳俊昇

北京九三閱兵後,東北亞的美日韓軍演連番上陣;與此同時,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十九日通話,鋪陳了未來峰會。在區域安全趨於緊繃之際,大國角力也愈加努力尋求風險控管。

習近平主持北京九三閱兵,與俄羅斯總統蒲亭、朝鮮領導人金正恩,還有其他二十位國家元首或代表,在天安門城樓上同框,傳達三個政治意涵:

第一,展現中方(中國大陸)軍備現代化及成長;第二,習近平牢牢抓住槍桿子,北京政局相對穩定,破除習政權瀕危的種種揣測;第三,儘管美國主導的西方國家採取「圍中」戰略,中國大陸與盟邦關係依舊穩固。

 

 美印關係趨緊 龍象之爭緩和

 

此外,九三閱兵之前,在天津登場的上合峰會,印度總理莫迪親自與會,並與習近平、蒲亭互動熱絡。凸顯印度雖是印太戰略、美日印澳四方對話的一員,但莫迪持續不結盟、不合作主義,不做任何陣營的小弟。

俄烏戰事爆發,美國發動國際對俄制裁以來,印度仍持續購買俄羅斯石油、武器;近期,美印關係因關稅議題趨於緊張,中印龍象之爭卻得到某種緩和。印度是核武大國、南亞一方之霸,展現靈活外交。

中國大陸軍事擴張,印太戰略的微妙變化,中俄朝領導人同框;在北京九三閱兵後,美國已經定調首要的競爭對手是中國大陸。川普在經濟上採行單邊主義,但安全議題仍持續聯合盟友,劍指「中國威脅」。

 美國陣營軍演 擴大重心區域

 

美、日「堅毅之龍」聯合實戰演訓,自十一日至二十五日止,以日本九州、沖繩為主,著眼於南西諸島設想開展島嶼防衛,參演人數多達一點九萬人,堪稱該演習歷來規模最大的一次。

此次演習的亮點,除了兩套最新反艦系統「NMESIS」與防空系統「MADIS」在西南離島等地的部署與操作之外,還有「堤豐」(Typhon,又譯泰風)中程飛彈系統。

在石垣島部署的兩套反艦、防空飛彈系統,演習後可能直接在石垣島留下部署;至於首次在日本公開展示的堤豐中程導彈,射程可涵蓋中國大陸東部沿海及俄羅斯部分地區,都具有提升日美在該地區海空域拒止、打擊能力的象徵意義。

其次,美、日、韓從十五日起至十九日止,也在濟州島南部海域舉行舉行「自由之刃」(Freedom Edge)的年度防禦演練,目的在提升海、空及網路的作戰量能,同步還有美、韓「鐵鎚」兵棋推演,主要進行傳統與核武整合演練,對抗朝鮮核武與飛彈威脅。

其實,美、日、韓軍演,年年都有舉行,但是重心區域已從北海道向南延伸到沖繩,甚至直抵最南端的與那國島、宮古海峽、石垣島等,意在為「台灣有事」做準備;此外,軍演也針對最新無人載具進行戰術協同操演。

從俄烏、中東以哈戰場的實況觀察,相較於傳統的軍事武器,無人載具的戰場運用,成本較低、匿蹤效果佳,不易攔截,又能達到相當宣傳效果等,加強無人載具的攻防協調,亦已納入美國與盟邦的軍演項目。

已宣布請辭日本自民黨總裁的首相石破茂,將於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訪問美國紐約三天,出席聯合國大會。三十日再赴韓國釜山進行兩天訪問,期間將與韓國總統李在明會面。

印度總理莫迪持續不結盟、不合作主義,不做任何陣營的小弟。圖為大陸領導人習近平與莫迪在金磚峰會期間舉行雙邊會談。(路透,資料照)
 日本首相換人 外交政策延續

 

石破茂的首相大位才坐了十一個月就準備下台,除了自民黨在去年十月眾議院選舉、今年七月參議院選舉中接連失利,自民黨和公明黨組成的執政聯盟在國會失去過半數議席之外,主要還是派系資源分配擺不平而退位。

日本首相要換人,民黨總裁選戰開打,選舉訂二十二日公告、十月四日投開票。五人參選中,六十四歲的前經濟安全保障大臣高市早苗、四十四歲的農林水產大臣小泉進次郎,被認為是黨魁熱門人選。

小泉進次郎是前首相小泉純一郎之子,年輕形象,符合世代交替民意,但未歷練過重要部會;高市早苗曾獲已故前首相安倍晉三的大力提攜,但屬孤鳥型政治人物。兩人在自民黨內並非派閥領導人,麻生派、菅義偉的動向將影響勝負。

如果小泉進次郎獲麻生派支持,未來很有可能成為弱勢首相,幕後實則由黨內長老麻生太朗主導;再者,自民黨還需要與公明黨、大阪維新會組成執政聯盟,才能以國會多數組閣,如此一來,新政府仍會處於多頭馬車格局。

石破茂就要下台,為何還安排出訪美國、韓國?大致而言,日本的對外政策基本上是延續的,未來無論誰接任新首相,日本的外交政策、戰略,基本上變動不大。

如果小泉進次郎獲麻生派支持,未來很有可能成為弱勢首相,但日本的外交政策、戰略,基本上變動不大。(路透)
 大國多元博弈 設法軍事平衡

 

至於台海情勢,隨著中國大陸軍力成長、賴清德政府執政,兩岸關係更趨緊張;但世界主要大國在貿易談判達到一些目標後,已陸續就戰略、安全進行討論。簡言之,目前國際政治的整體氣氛,都希望避免戰爭、風險可控,而不是發生戰爭。

至於美國是否會退出第一島鏈?將戰略重心是否移回美國本土?目前看來,美國在西太平洋還有關島,在日、韓都還有駐軍,且頻頻舉行聯合軍演。

美國自九一一事件,就開始加強本土防禦,如今,中國大陸軍力崛起,已有攻擊美國本土能力,如何化解威脅?「美國本土」範圍是否包括關島、海外美軍基地,要看美國自己定義吧。

目前,除了以色列在中東的軍事報復行動較不可控外,大國之間在多元博弈中正設法尋求軍事平衡。川普與習近平已於十九日通話,敲定十月三十一日在韓國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峰會期間舉行雙邊會談,並計劃在明年互訪。

研判台海在短期內發生戰爭的機率不高,但認知作戰本就未曾停歇,機艦繞台演訓也會持續,雖不致有大規模封鎖行動,但低成本的無人載具騷擾可能出現。台灣對兩岸與國際情勢要有正確判斷,外交、戰略保持一定程度的彈性。

(中山大學社會科學博士、日本問題研究學者陳俊昇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