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防疫成果受世界肯定,繼全球首屈一指的醫學期刊「JAMA(美國醫學會期刊)」最新報導台灣的防疫成效後,哈佛大學台灣同學會在台灣時間6日凌晨1時到3時,邀集高醫、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就「我們從2003年SARS全球大爆發所學到的教訓─台灣面對COVID-19(武漢肺炎)的快速因應」展開一場隔空挑燈對談。
美方則有近百名哈佛師生、研究人員及波士頓地區人士參加,並有許多全美關心此議題人士加入線上直播討論,他們對於台灣與中國大陸近在咫尺,卻能快速防堵疫情蔓延,大為讚揚之餘,希望藉此了解台灣政府與民間如何全面防疫作為,以及醫院和校園的防疫措施等。
鐘育志校長等皆分享在校園中,對於學生與教職員的健康管理與關懷,鐘育志強調,隨時預備好面對更艱難的狀況和挑戰的重要性,全體教職員生應一同跨域學習與合作,激盪出策略性預防和減災措施,以讓校務運作和教學活動可以不間斷。
高醫特別製作影片,記錄過去這段期間的各項防疫作為,包括門禁量體溫、刷健保查詢出入境紀錄、填寫TOCC資料,以及開闢領藥「得來速」車道等超前部署,並對日後萬一疫情擴大時,提出因應規劃與處理。
「和全新的病毒作戰,是一場真正的戰役!」高醫副院長吳登強指出,面對全新的敵人,有太多的未知和不確定性,而這些未知和不確定性會讓人心生恐懼,進而造成社會失序與混亂。他呼籲大家要反覆演練一些看似基本、卻是危急當下非常有用的動作。
高醫院長侯明鋒總結表示,全體醫療工作人員與衛生主管機關必須在指揮系統下攜手合作,才能打贏這場戰役。
會後,與會者紛紛表示,藉由分享台灣的防疫經驗,確實體會到臺灣在全球防疫陣線上具有重要地位,且有實質的參與及貢獻,希望這場座談會讓國際友人認識台灣的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