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治療 黃金介入期0-6歲

 

身心科主任王明鈺(右)、心理師陳庭萱(左)、心理師王顗翔(中)指出,自閉症光譜障礙的黃金介入期為0至6歲,其中3歲前更是腦部發展與學習塑形的關鍵時期。
(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一名1歲7個月大小男孩,父母發現還無法叫爸爸媽媽,就診評估除了語言發展慢,更有眼神接觸不穩定、人際興趣不足等狀況。經過約1年心理師治療及父母引導,加強社交參與、溝通、模仿和遊戲等技能,孩子現在已經可以說「爸爸抱抱」、「媽媽抱抱」,在語言和社交能力上有明顯進步。

中醫大新竹附醫身心科主任王明鈺表示,自閉症有蠻高的遺傳性,但目前還未找到確切的基因,無法透過產前檢測得知。如果說家族裡面有自閉症史,也要等孩子出生之後留意他的發展才能下診斷。

父母親可以在6個月前觀察,如果孩子互動行為比較少:比較少對家人笑、眼神互動,語言發展也較緩慢,建議帶孩子就診評估,再決定後續治療。

王明鈺指出,家長是最好的教練和助教、支持者跟引導者,研究指出,自閉症光譜障礙的黃金介入期為0至6歲,其中3歲前更是腦部發展與學習塑形的關鍵時期。家庭是孩子發展的第一個環境,照顧者的回應方式與互動品質,對孩子的社交、語言與情緒調節能力有直接的影響。

心理師王顗翔說,幼兒早期社會互動發展的4大關鍵領域(社交參與、溝通能力、模仿能力以及遊戲能力),自閉特質的孩子常在這些領域發展較慢,也可能出現較高的固著行為,例如反覆轉車輪、排列玩具、看電風扇等,導致在學習新互動或遊戲方式時需要更多引導。

心理師陳庭萱表示,家長可先評估孩子目前的能力,再設定合理的互動目標。首先,進入孩子的「注意力聚光燈」,例如孩子喜歡來回推車,家長可以模仿他的玩法,與他一起「來回、來回」,建立互動橋梁;之後可進一步創造溝通機會,例如不小心撞到孩子的車子,引起反應後說「哎呀,車子撞倒了!」讓孩子感受到語言與情境的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