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翠娟∕綜合報導
水利署長林元鵬二十四日判斷,花蓮堰塞湖溢流釀重災情主因,係溢流量超過保護標準四倍,以及橋梁損壞造成阻水,抬高水位溢流,不到一個小時從溢流到橋樑沖毀、進而洪水進入市區。他也透露堰塞湖的蓄水量超越一座台南的南化水庫有效蓄水量。
林元鵬說明,堰塞湖蓄水量九千一百萬立方公尺,超越一座南化水庫有效蓄水量;崩塌區約五百公頃。
他探討淹水兩大成因,一是堰體溢流量超過保護標準四倍,潰決流量約每秒八千八百六十立方公尺,七十分鐘流出三千七百萬噸,評估最大流量每秒八千八百立方公尺,馬太鞍溪保護標準則是每秒二千零四十立方公尺。
第二個原因則是橋梁損壞造成阻水,抬高水位溢流。馬太鞍溪堰塞湖二十三日下午約二時三十分至三時十分間溢流,三時十四分洪水到達,三時二十四分橋樑沖毀,接著洪水進入市區導致堤防破損,缺口並擴大至三百公尺,洪水加大進入市區。
交通部長陳世凱也說,溢流洪水原本預計五十分鐘到達馬太鞍溪橋,但三十四分就到;加上挾帶泥沙、石塊,遇到任何建物幾乎無堅不摧。
林元鵬提及三大災後復原重點,一是河道清疏六百萬方,短期年底前清疏一百萬方、中期明年四月底清疏二百萬方、長期明年底清疏三百萬方;二為堤防修復一週內完成搶險,明年汛期前完成復原工作;三是堤防全面檢查及修復。林元鵬強調,最短時間內緊急搶險及完成後續復建工作,水利署已成立前進指揮所,日日控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