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 已17死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造成嚴重災情與傷亡。二十四日從高處眺望光復鄉,只見大片泥沙、土石漫流。 (中央社)

記者康子仁、林中行∕綜合報導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釀災。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二十四日表示,死亡人數增至十七人;失聯部分,因陸續聯繫及找到受困者,失聯人數大幅下修至十七人;受傷有三十二人。死亡及失聯都集中在花蓮縣。

由於災情嚴重,國軍上午在花蓮光復鄉開設前進指揮所。第二作戰區整備超過四千五百人、派遣四百四十八人與超過百輛各式車輛機具,已在當地投入救災;並以兩棲突擊車等機具挺進,以搶通主要道路、恢復交通動線為優先。國防部長顧立雄表示,只要地方有需求可立即派遣兵力,四戰區、陸戰隊指揮部已調派工兵機具及操作人員跨區增援。

海巡署東部分署調度人員及先進裝備投入救災,巡防艇已全面強化近岸與沿岸巡邏,協助尋找受難與失聯民眾,並協助運送物資及投入災後復原等工作。

由於台九線馬太鞍溪橋遭沖毀,公路局公布替代道路。一般車輛改由省道台十一丙線,再接台十一線轉台三十線,後接回台九線,預計增加繞行時間約兩個半小時;小型車則可縮短通行時間,經聯繫花蓮縣政府縣道一九三線,由花四十六線─箭瑛大橋─一九三線─台十一甲線再接回台九線,預計繞行時間約半個小時。

交通部長陳世凱上午到馬太鞍溪橋斷橋北端視察,要求公路局在十月十五日前以涵管便橋應急,明年春節前完成鋼便橋,明年底至少完成永久橋梁單線。

總統賴清德表示,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中央已多次預警;並和花蓮縣政府合作,提前疏散許多民眾。後續中央會全力支持花蓮縣政府,盡速搶救受困民眾,展開復原清理。

行政院長卓榮泰指示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成立光復鄉前進協調所,由經濟部次長賴建信擔任總協調官,協助救災及復原任務,幫助居民儘快恢復正常生活。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指揮官劉世芳指示,內政部替管中心調度災區現地現役替代役男協助救災,必要時規劃備役役男協助救災,並協調民間志願團體救災;同時協調經濟部調派水車,確保民眾民生及清理家園所需用水充足。原民會及衛福部必要時評估洽請非政府組織支援瓶裝水、奶粉等緊急物資,維持民眾生活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