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語列必修 教學困境未解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本土語文自一一一學年度納入高中必修課程以來,課程、教材與師資等問題持續存在。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教文體育組召集人陳學聖二十七日指出,教育部一一一至今年投入二十四億二千萬元,未見顯著成效,呼籲總統賴清德應正視並改善。

依教育部於一一一年六月公布的「國家語言整體發展方案(一一一至一一五年)」資料顯示,四年間在「提升教學人員專業素養」編列三億三千二百萬元,「增加本土語文師資來源」編列十億九千四百萬元,「沉浸式教學計畫」及相關補助項目編列九億九千一百萬元,合計二十四億二千萬元。

然而,根據媒體調查,高中生對課程成效反應不佳。調查顯示,認為課程無助於提升學習興趣的比例為百分之四十五點六,對課程進行方式表達普通或不滿意的達百分之六十七點三,另有百分之三十八不滿教材設計。整體滿意度方面,普通者百分之三十五點六,不滿意者百分之三十二點五,滿意者僅百分之三十二,凸顯投入與成效落差。

陳學聖質疑,高中本土語課程多年來師資不足、教材與課程設計不佳,教育部四年投入鉅額經費未能有效解決問題。明年度教育部仍規劃編列七億九千一百萬元,包括「提升教學人員專業素養」九千四百八十三萬元、「增加師資來源」三億四千九百萬元,以及「沉浸式教學計畫」與相關補助三億四千七百萬元,成效仍有待觀察。

陳學聖強調,賴清德在一0七年擔任行政院長時推動《國家語言發展法》草案,曾指出本土語言面臨傳承危機,保存與復振刻不容緩。如今應該落實當年承諾,督促教育部改善高中本土語文課程問題,才能達成「保障國民使用國家語言權利、落實語言與文化平權」的政策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