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馬太鞍堰塞湖潰壩重創花蓮縣光復鄉,每天都診治超過兩百位以上的鄉親及救災志工,並依災區現場狀況調整,加開第三醫療站,並前進艱困區佛祖街活動中心。
慈濟醫院表示,得知大同村許多村民無法出來,下午花蓮慈院醫療站協調內外科組成巡迴醫療隊,進入交通部變的艱困區靠近佛祖街的活動中心,協助當地居民就醫。
花蓮慈院院長林欣榮表示,能在第一時間組成醫療隊,很大原因是因為花蓮慈院有多次海內外救災義診經驗,而且與慈濟東區人醫會多年來維持著每個月固定到偏鄉義診的傳統,所以,災害發生時就能啟動醫療團隊。
林欣榮指出,以此次光復鄉駐診為例,醫院安排內、外、家醫科與中醫科醫師進駐,並且設置護理組組長及行政組組長,讓臨床醫療、護理照護與各項行政工作都分工明確,不論是回應現場民眾需求、團隊輪班交接、後勤資源調動,還是配合政府指揮團隊協調,每個環節都有專責窗口。
帶隊設置醫療站的花蓮慈院院長室資深顧問許文林表示,災區有很多不同的狀況,基本上人人都有事做,但是在花蓮慈院醫療隊裡,最棒的一點是「事事有人做」。
醫療隊成員表示,現場交通不便,有時候醫院機動車無法抵達,或者是塞車,團隊成員就得從第一醫療站出發,徒步送藥物與醫材到其他醫療站,或是民眾手中。醫療隊成員說,真的很感謝各界的支援,二十八日還在多位越野車友協助,載著醫療隊成員運送醫療物資。

慈濟醫院表示,從二十四日到二十八日,花蓮慈濟醫院醫療隊動員了三百零一人次,從一個醫療站到三個醫療站,診治超過八百人。
林欣榮表示,災區重建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真的很感謝花蓮慈院同仁的用心,還有每個互相協助的公部門、民間團體與個人志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