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鏟子超人超暖心,滿腦鬥爭能不汗顏?

來自全台灣的鏟子超人穿著雨鞋、捲起袖子,不辭辛勞幫助光復鄉民重整家園。(取自台鐵臉書)

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造成花蓮縣光復鄉嚴重災情,街道上、住家裡泥濘不堪,來自全台灣的熱心民眾,自動自發、成群結隊地帶著鏟子、水桶等清掃工具,穿著雨鞋、捲起袖子,不辭辛勞幫助光復鄉民重整家園。這些「鏟子超人」讓人再拾「台灣最美的風景就是人」的美好印象;相對於鏟子超人們,滿腦子只有政治鬥爭的政客、一張嘴就是出口傷人的名嘴還不感到汗顏?

一個岌岌可危的堰塞湖,加上一場挾帶豪大雨量的颱風,釀成了光復鄉的悲情。正當政府官員還在為堰塞湖是溢流還是潰壩分說之際,來自台灣各方、不分男女長幼的鏟子超人,早已默默地前往光復鄉集結;他們沒有組織,卻有力量,就為了讓光復鄉民早日回歸正常生活。

鏟子超人不要錢,受災阿姨要給幫她清淤的鏟子超人錢,鏟子超人慧黠地回她「妳給我們錢,我們就把土填回去喔!」一個四、五歲的小弟弟在光復車站裡,拎著幾袋吐司逢人就問「需要麵包嗎?」天真無邪的臉,融化了好多人的心!

鏟子超人的神韻,好像在哪裡見過!那是在九二一大地震,一個剛剛下班的急診醫師自動緊急回到醫院,和他的醫護同事們搶救著不斷送來的傷者,其中包括一個六歲女孩;這個小女孩驚嚇得說不出話來,累了一夜,沒有受傷、父母卻被地牛奪走性命的她臨走時還問了醫生的名字。多少年後,小女孩長大了、要出國念書了,她帶上寫著醫生姓名的小紙條回到醫院,見到闊別已久的醫生,感激之情已不是淚水就能夠表達。

有災民心懷感恩,十幾二十年來幫偏鄉老人送餐,卻從沒有算計過報酬,他說「以前只有一個媽媽要養,現在有很多」。也是源起於九二一大地震,當時自發到災區幫助災民重建房舍的一群義工們,災後組成社團繼續義務幫窮苦人家修繕住家,對於外界的捐款還嚴加管控,義行善舉持續到現在。這些滿心是愛的醫生、送餐大叔、修繕義工、撫孤善人和機構…,他們都是鏟子超人的原形,他們和鏟子超人跨越時空、地域,一起把台灣人的愛心傳揚下去,綿綿不絕!

如果台灣「管理眾人之事」的人也能像鏟子超人一般,台灣這道最美的風景還會更美麗。那是台灣還在萬事待興的年代,一群眼中沒有名利的政府官員,把台灣從民生凋敝帶往舉世驚豔的奇蹟;從「發展型國家理論」來看,正是這些腳踏實地、為政不在多言的技術官僚們,拉升了台灣的經濟實力、厚實了民主轉型的根基。

這些技術官僚,包括整建台灣供電系統、引領台灣產品外銷、擘劃經濟發展藍圖的孫運璿;包括推動台灣輕工業成長、將水泥、紙業、農林、工礦四大基礎國營產業釋出到民營的尹仲容;包括創建科學園區、催生「護國神山」台積電的李國鼎。當然,當時的技術官僚們遠遠不只這三位代表性人物,這些技術官僚們實事求是,沒有誰聽過他們滿嘴空話、假話,更沒有誰聽過他們信口開河、黑說成白。若問這些技術官僚的出生地,泰半都不在台灣,但誰能說他們不愛台灣?

孫運璿等等技術官僚們早已凋零,但典型在夙昔;鏟子超人們,還在一鏟一鏟地清除光復鄉的淤泥,他們有的是滿心的奉獻。若說世上果真存在一面無染塵埃的明鏡,對照起鏟子超人的心美人美,開口閉口都是無稽謊言、黨同伐異、惡意栽贓的政客、名嘴,會被照出怎樣的顏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