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佳伶∕台南報導
秋冬將至,有些人會有手腳冰冷的問題,中醫認為可透過睡前泡腳、穴位按摩、適度服用驅寒補虛的中藥、調整飲食來改善,最重要的是要建立運動習慣,促進氣血運行,全身就會暖呼呼。
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曾裕芳表示,中醫認為手腳冰冷主因有兩種,第一種是身體陽氣虛衰,不能溫煦人體,因此會出現全身怕冷,手腳尤為嚴重;平時要多注意保暖,特別是腿、腳暖和,全身就會暖和。
睡前泡腳,腳熱了會幫助入眠;或是透過穴位按摩也可緩解手腳冰冷症狀,位於腳心部「湧泉穴」,可用拇指快速按揉,直到有熱感為佳,每天早晚按揉100下,具補腎壯陽效果。
他表示,飲食方面吃一些性味偏溫熱食物,如牛肉、羊肉、雞肉,大蒜、辣椒、生薑、桂圓等,可提高機體耐寒的能力;症狀嚴重者可服用驅寒補虛中藥,如人參、黨參、當歸、枸杞子、乾薑等中藥材,或者服用八珍湯、十全大補湯、金匱腎氣丸等中藥湯方包,有很好的效果。
第二種是本身陽氣並不虛衰,但氣血運行不順暢,導致陽氣瘀滯,不能達到手腳而出現冷的情況;這類型的人只是手腳發涼,身體軀幹不怕冷,甚至怕熱,應加強運動,尤其久坐或久立的人,必須多做手足和腰部的活動,以加強血液回流;多食用一些具行氣、活血、疏肝解鬱作用的食物,如山楂、玫瑰花、金橘等,也可透過穴位按摩「氣沖穴」緩解手腳冰涼。
曾裕芳建議,想遠離手腳冰冷,平時應養成運動習慣,一早起來做運動,健步走就是最佳選擇,用比平常走路速度快些、比跑步慢些的速度,大步往前走,雙手順便甩一甩,走上30分鐘,全身就會暖呼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