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0一四年,陸穎魚移居臺灣臺北,出版第二本詩集《晚安晚安》,當年也是故鄉香港雨傘運動如火如荼之時。二0一七年,陸穎魚創辦詩生活─詩人雜貨店,成為繼淡水有河book後的詩歌聖堂。二0二五年,《晚安晚安:十年一夢》出版──十年的時差,帶來的何止於睡眠障礙、暈眩不適等,十年意味著世界與文明諸多駭然激烈的變化,以及整副身心的深度蛻換。
《晚安晚安:十年一夢》絕非舊版的變體而已,更是詩人如何看待自己與世界、如何重組一部更接近此刻此地自我的作品。除去刪修改寫詩作外(如原〈5cm〉改題〈隔離〉、〈致少年〉增寫一倍為〈致少年回信〉、〈地上的鹽〉變寫〈鹽的代價〉),在新版中,陸穎魚以香港歌手梁詠琪的歌曲名制定五輯名:「D∕遊樂場的快樂照片」、「R∕失散車站」、「E∕淚光」、「A∕魔幻季節」、「M∕歸屬感」、「U∕透明」,英文字母拼湊起來正是Dream You(舊版則為N、I、G、H、T)──既是夢見那些逝去之人、離散之時,又何嘗不是關於十年前自己之夢。
因此她寫:「如果靈魂係一個『活』字……寫錯,寫壞,甚至寫到周身傷痕」、「正常是非常昂貴的禮物。」、「生活是光榮的,又是黑暗的」。與其說《晚安晚安:十年一夢》是升級版,不如說是從外到裡全部翻異的新夢版、異境版。
陸穎魚新寫五首粵語詩,讓這本港臺混血詩集,更具備從異鄉(同時也是新家鄉)回望故鄉的真心實情。極有意思的是,彼時《晚安晚安》右翻閱讀的最後,另有左翻、黃頁印刷的特輯「雨傘運動」五首詩,在新版裡轉為無特殊印製,詩名悉數消除,僅以日期標記如〈20141001〉,更離奇的在於內容每個字都以圓形黑點替代,令人有黑幕覆蓋一切、事物被消失,抑或黑太陽、黑雨終至的各種聯想,對照輯名「U╱透明」顯得極其反諷之能事,逐漸被極權屏蔽的生活(但部分香港人都還在用自己的方式抵抗著)何來透明之說呢──當然了在中國官方政府普照機制下或許是透明的沒錯。
我想起卡繆《異鄉人》寫莫梭承受不了那烈毒太陽的照射──此自是隱喻,可以指涉當時在歐洲大舉肆虐的納粹,但更是對體制化、規格化的反抗概念,換置今時,「還是爆炸般火紅的太陽。」依舊成真,不可閃躲,甚至越來越不能違逆。
所以我們需要月亮。所以坂本龍一有言:「不對自己說謊,做真實的音樂,真實地活下去,不忘記看每天的月亮。」月亮象徵著皎潔、溫柔,但同時它也有暗面的隱喻。每個人都有一個月亮,照看自身的夜間私密生活。陸穎魚鍾愛月亮的意象,正是對圓滿、幸福與愛的真實寄盼。《晚安晚安:十年一夢》盛滿陸穎魚對「愛從來不相信深奧」、「最終是愛,讓我們活著」的信念。如果世界只剩下黑色圓點,也許月亮和詩都是我們得以不忘記自身樣貌的關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