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大攜手大新竹區10所高中 啟動跨校探究與實作課程

清大三十日與新竹十所高中共同啟動「新竹學」探究與實作課程,青年世代以「新竹學」課程承接永續理念與在地關懷。(記者曾芳蘭攝)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新竹清華大學三十日與大新竹區十所高中共同啟動「新竹學」探究與實作課程,課程涵蓋塹城學、竹科學、流域學、客庄學、原民學、移民學六大主題,將帶領學生走入在地場域,培養跨域探究與行動力,此計畫預計培育六十位高中生,期待他們成為推動永續的力量。

教育部國教署專門委員易秀枝表示,「新竹學」計畫、實踐了十二年國教探究與實作的精神,高中階段是學生培養跨域思考與探索自我的關鍵時期,藉由大學資源帶動高中師生深入在地場域,不僅能拓展視野,也能縮短城鄉差距。國教署肯定清華攜手高中與企業的合作,期盼這樣的模式能為全國教育創新與永續人才培育帶來示範效果。

清大三十日與新竹十所高中共同啟動「新竹學」探究與實作課程,青年世代以「新竹學」課程承接永續理念與在地關懷。(記者曾芳蘭攝)

清大副校長呂平江表示,感謝教育部國教署支持,讓該校能攜手十所高中與園區企業,開啟跨校、跨域的台灣教育新模式。他指出,清華以區域永續發展平台為目標,透過這項計畫串聯縣市政府、地方團隊、園區企業、學校教育與大學研究等六大支柱。

呂平江強調,「新竹學」不只是課程,更是清華把大學社會責任與永續理念往下扎根的重要行動,並期盼透過這樣的跨域合作,能為新竹城鄉永續發展奠定基礎,開創教育新典範。

計畫主持人、清華大學永韌中心執行副主任李天健表示,新竹產業快速轉型,也加劇了城鄉落差,希望學生超越書本,理解家鄉的歷史與眼前課題,從探究到實作,培養分析與行動能力。

清大三十日與新竹十所高中共同啟動「新竹學」探究與實作課程,青年世代以「新竹學」課程承接永續理念與在地關懷。(記者曾芳蘭攝)

面對AI時代衝擊,新竹多所高中社會組班級數近年縮減,人文社會領域人才發展面臨挑戰。李天健認為,這不是單一學校能解決的問題。透過這類型計畫的跨校合作,讓更多學生看見人文社會的學習與發展可能,並期待能逐步向下延伸至國中小。

參與「新竹學」的十所高中,包括六家高中、竹東高中、竹科實中、香山高中、建功高中、湖口高中、新竹女中、陽明交大附中、曙光女中、關西高中,清大結合多年大學社會責任行動與在地研究成果,與高中教師共備課程,建立跨校共學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