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關稅談判新進展 台灣提出「台灣模式」爭取對等合作

台灣在磋商中正式提出「台灣模式」,期望確保產業競爭力的同時,兼顧國家利益與國民福祉。(中央社,資料照片)

記者綜合報導

台美經貿關係持續升溫,雙方近日就關稅議題展開第五輪實體談判。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於2日表示,台灣已在會中正式提出「台灣模式」作為談判核心,期望在現有國際關稅協議之外,尋求更適合台灣產業結構的合作路徑。

據悉,「台灣模式」的核心精神在於由企業自主規劃全球佈局,政府則扮演支持角色,提供金融信貸保險等工具,並透過政府間的合作(G to G)框架,協助產業建立完整的供應鏈聚落。此模式有別於日本、南韓由政府主導補貼,或歐盟採取區域統一談判的作法,更強調靈活性與企業自主性,旨在適應以中小企業為主的台灣經濟型態。

鄭麗君指出,此方案是為避免完全比照大國模式可能帶來的財政負擔,並維持產業的彈性與競爭力。她表示,談判過程中已向美方說明台灣的特殊需求,並尋求理解與支持。

同日,行政院長卓榮泰在立法院答詢時重申,談判將堅守維護國家利益、保障產業發展及守護國民福祉等三大原則。政府將致力爭取「對等關稅不疊加」與「最惠國待遇」等關鍵條件,以確保台灣在全球供應鏈中的穩固地位。

學者分析,若「台灣模式」獲美方採納,將是台美經貿合作的重要里程碑,有助於提升台灣的國際談判地位。然而,後續仍需關注美方可能提出的條件,以及台灣如何在符合國際規範與保障自身產業利益之間取得平衡。

台美關稅談判預計將持續數月,政府強調會與產業界密切溝通,以爭取對台灣最有利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