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許多人為了健康選擇吃素,卻落入「高油陷阱」,有些素食料理的含油量甚至超過一份炸雞餐。醫師列出素食的五大陷阱,並提供「降油五技巧」,幫助大家聰明吃素,真正達到健康目的。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在臉書社群平台發出警告,許多素食料理看似無害,卻因烹調方式與食材特性,成為高油脂、高熱量的元凶。他指出,現代素食環境存在五大陷阱。首先是「天然吸油王」蔬菜,如茄子多孔結構如同海綿,菇類和葉菜類也容易吸附大量油脂,加工素食產品更是隱形殺手。素肉、素雞塊油炸後脂肪含量直逼炸雞,炸豆皮、油豆腐在製作過程中吸滿油脂;素香腸、素丸子為模仿肉類口感,常添加飽和脂肪。
而素食餐廳常見的宮保素雞丁、糖醋素排骨等料理,多先炸後淋醬,造成「油+糖」雙重打擊;麻辣素火鍋的湯底使用大量辣油,讓食材吸飽油脂。
黃軒說明,高油素食者的膽固醇與體重問題,與葷食高脂飲食者沒有本質差異;若再搭配白飯、麵條等高碳水化合物,更容易引發血糖與胰島素阻抗問題。
他也降油五技巧:炒茄子前先水煮,減少吸油量;選擇清蒸或滷豆製品,取代油炸品;火鍋選用清湯底,避免麻辣高油湯;使用噴油壺精準控制用油量;避免「炸後再掛醬」的二次加工烹調。
黃軒表示,素食本應與清淡、健康、天然畫上等號;但在現實生活中,「高油素食」卻可能成為腰圍、膽固醇和血糖的隱形殺手。他強調,「油不是敵人,但要選對油、用對法;烹飪不是阻力,而是健康的關鍵調節器」。只要掌握降油技巧,控制油量、改變烹調方式、聰明選擇外食,就能享受素食的美味,同時守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