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壁之美」攝影比賽頒獎及得獎作品展出

「後壁之美」攝影比賽九日舉行頒獎典禮,得獎者接受表揚。(後壁公所提供)

記者陳佳伶/後壁報導

「後壁之美」攝影比賽九日舉行頒獎典禮,得獎作品凝結後壁真摯的情感與動人風景,目前在合鴨藝術園地展出,後壁區長李至彬說,攝影比賽讓更多人透過鏡頭看見後壁自然、人文之美,後壁歷經災後重建恢復生機,希望能吸引更多人走進後壁,感受後壁獨特魅力。

由後壁百年米廠芳榮米廠主辦、後壁公所協辦的後壁之美攝影賽,共吸引九十一位參賽者投稿,送件作品高達一千二百五十三件;參賽作品從金黃稻浪、阡陌農田到人情互助的生活日常,題材豐富多元。

經專業評選,金獎由廖茂森以作品《合鴨補秧》奪得;作品以翠綠稻田整齊的線條為背景,還有可愛的合鴨、農婦勤耕畫面,寓意「粒粒皆辛苦」;銀獎為余月娥的《和樂融融》,巧妙運用廣角鏡頭逼近效果,使前景牛隻略帶誇張變形,後方農民的勞作身影顯得渺小,凸顯透視深度與空間層次;銅獎由林英花的《守護》獲得,畫面中三尊色彩鮮豔的臉譜靜靜佇立,構圖平衡和諧,象徵守護沃土的信念,期待風調雨順、五穀豐收。

得獎作品即日起至十八日在合鴨藝術園地展出,邀請民眾前往欣賞,感受鏡頭下的後壁之美。

合鴨藝術園地的百年古亭畚遭風災、水患重創,以在地材料,從結構補強到彩繪重整,全程秉持「修舊如舊」的原則,重現古亭畚原貌。

「後壁之美」攝影比賽得獎作品在合鴨藝術園地展出。(後壁公所提供)

芳榮米廠執行長黃麗琴表示,舉辦「後壁之美」攝影比賽的初衷,是希望讓更多人重新認識這片土地的純粹與溫暖;芳榮米廠公關經理張美雪說,由作品之美看到後壁居民的韌性,正是後壁最動人的底色。「

李至彬表示,「後壁之美」攝影比賽,作品呈現後壁農村的自然樸實、人文之美,也看見居民對家鄉的認同與驕傲,古亭畚的修復象徵後壁從災後重生的韌性與希望,期盼更多人走進後壁、感受土地的溫度與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