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勘馬太鞍溪堰塞湖 特遣隊證實該地區持續快速演變

 

黑鷹直升機九日搭載台大、成大團隊人員,攜帶減災無人艇與水位監測設備等前往馬太鞍溪堰塞湖區,與消防署特搜共同執行壩體減災工程可行性評估相關作業。
(空勤總隊花蓮駐地勤務第一大隊第三隊提供,中央社)

記者黃翠娟、林中行∕綜合報導

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堤釀災,農業部特遣隊克服缺水危機、大規模崩塌處、落石區等,成功探勘並陸續平安歸來。行政院長卓榮泰九日表示,遠赴山區踏勘的兩組英雄好漢團隊,一定要給予特別嘉獎。

林保署花蓮分署為掌握馬太鞍溪堰塞湖的潛在風險,結合東區搜救協會及多位山林專業探勘人員合作,分兩路線完成實地踏查,確認從林道至崩塌區現況與堰塞湖溢流口變化,取得第一手地形影像與崩塌變動資料,為後續防災決策提供重要依據。

探勘發現,堰塞湖潰堤後兩週內河道已被沖刷加深逾百公尺,沿途可見溪水侵蝕力強大、峭壁陡峭,顯示短期河相與地形變化劇烈。溢流口位置較先前空拍資料明顯後退,證實該地區持續快速演變。

對於堰塞湖後續處置,農業部指出,分為強化監測及警戒、開設溪床便道,以及河道土砂清疏及防砂工程三方面處理,包含透過衛星影像、航拍攝影、無人機空拍、網路監視器即時影像、下游水位計與即時影像等多元管道,密切監控堰塞湖與下游河道水位,依據警戒機制及時發布災害預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