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佳伶∕柳營報導
柳營王醮在一一一年經文資審議,登錄為台南市民俗類無形文化資產,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與蔚藍文化合作出版《柳營王醮》專書,是第一本系統性紀錄並整理柳營王醮的專書,具重要的民俗研究與文化保存意義。

「柳營王醮」是全台少數保有百年以上實體文獻資料佐證其歷史與延續古老科儀的王醮文化,已公告登錄為市定民俗;該民俗位急水溪流域中游,香境跨越柳營、新營、鹽水、六甲,舉凡民俗起源、接送王形式及地點等,都表現出地方特色,居民高度自主參與,柳營代天院對家鄉民俗用心傳承,已成為地區生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更是大台南地區少見的內陸型王醮。
文化局說,《柳營王醮》專書由台南知名文史研究者黃文博執筆,歷經長期田野調查與研究,首次系統性整理並提出「柳營王醮」的七大特色儀程;探討遊王公信仰「無廟先醮」的源流、聚落信仰圈發展;內陸型王醮的獨特價值,成為具代表性與參考性的專著。
《柳營王醮》專書,除文字與珍貴影像紀錄,該書並隨附由導演賴建宏及團隊拍攝的完整紀錄片,捕捉柳營王醮儀式特色,地方不同世代信眾對遊王公的虔敬信仰;透過影片讓觀者能理解民俗的文化意涵,並展現信仰有效凝聚地方認同的力量;該書並附贈一八九一年及一九七二年王醮史料復刻版,提供跨越時空的信仰體驗。
文化局副局長林韋旭表示,柳營王醮保存者柳營代天院積極傳承,不僅保存史料,也主動辦理研討會,深化民俗推廣;此次《柳營王醮》專書的出版,將成為庄頭文史傳承的重要資源;目前《柳營王醮》專書已於各大實體書店及線上書城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