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保署嘉義分署提供)
記者黃文記∕北門報導
為打造北門三寮灣社區為里海社區,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十四日舉辦首場「三寮灣里海倡議培力深化暨韌性評估推展平台會議」,並發表「社會─生態─生產地景與海景韌性評估」初步評估結果,共同為三寮灣紅蔥頭產業與生態環境的永續發展尋找協力機制。
嘉義分署長李定忠指出,三寮灣社區素為紅蔥頭傳統重要產地之一,因在地農民休耕期間「關水」傳統,利用五至九月份的梅雨、西南氣流與颱風,將天然降水積攢於田中稀釋土壤鹽分,以利在每年中秋節後,田區逐漸乾枯時開始種植種植紅蔥頭。
三寮灣在地紅蔥頭農友林東邦表示,自從當地將水稻轉為旱作的紅蔥頭種植,幾乎不抽取地下水,加上「關水」的習慣,讓地下水位維持,使困擾西部沿海地區多年的地層下陷、海水倒灌等問題,在三寮灣不曾發生,更在每年「關水」期間,營造出水鳥合適的棲地。吸引不少季節性候鳥前來覓食、繁衍,形成人類活動與自然生態共存共榮的景象。
嘉義分署透過「社會─生態─生產地景與海景韌性評估」工具,深入訪談了包含三寮灣社區的蔥農及文史工作者等多方利害關係人,以「由下而上」的方式,盤點在地優勢與弱勢,並釐清社區當前最迫切的議題。
根據韌性評估結果,可發展友善品牌,協助在地紅蔥頭產業升值,也希望導入友善環境耕作同時,仍可維持既有產能與產值,另外也期盼與賞鳥活動結合,吸引更多友善消費客群,以「人網」與「產業網」的串聯,保障生產地景「綠網」的存續,讓「關水」農法持續發揮保育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