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新豐糖業文化 桌遊發表

關廟青文化協會在保東國小發表糖業文化桌遊。 (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關廟報導

關廟區「保東窯考古遺址」獲指定為市定考古遺址,為了讓在地小朋友認識台南的糖業文化與早期製糖的糖漏等資訊,關廟青文化協會帶領保東國小學童種甘蔗、採甘蔗、煮糖,並將相關課程轉化為桌遊,十四日舉行發表會。未來希望在新豐區等曾大量種過甘蔗地區的小學,介紹台南的糖業文化及珍貴糖漏窯遺址保存。

關廟青文化協會表示,在地文史工作者徐世和老師於一一0年四月在鹽水溪畔發現清朝的保東糖漏窯遺址,並於一一二年末籌組保東糖漏窯守護聯盟,保護珍貴的糖漏窯遺址;幾經各界奔走之下,一一四年八月終於讓「保東窯考古遺址」成為直轄市定考古遺址。

為了讓關廟區的小學生們認識台南早期製糖用的糖漏型制與物質文化,還有糖的來源及生產,關廟青文化協會一一三年開始申請台南市政府文化局社區營造計畫,在保東國小及五甲國小連續兩年辦了暑假的糖業文化工作坊。

關廟青文化協會執行長許玓維表示,去年開始在關廟保東國小及五甲國小帶小學生種甘蔗、採甘蔗、榨甘蔗汁、再熬煮成黑糖,並由學童參與共同設計糖業文化桌遊,將課程內容圖案化,做成牌卡,以遊戲方式增加對糖業文化內容的記憶。

未來將推廣於關廟區、歸仁區與仁德區等各級學校,這些曾經大量種植過甘蔗的地區小學,讓大家認識「台南甜」、「全糖城市」的由來,並可以作為復甦在地食農教育的相關教材。關廟青─新豐糖業前世今生工作坊糖業文化桌遊,目前可以直接跟關廟青FB粉絲頁私訊訂購,二十日開始於關廟區的正興書局現場展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