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俊文∕台南報導
國際瑜珈師潘智航十月一趟印度朝聖之旅,終見到引頸企盼的達賴法王,法王一句「扎西德勒」問候,讓他感受到跨越語言與宗教的溫度,產生內心深處的善念共振。
潘智航今年十月七日隨中華國際供佛齋僧功德會遠赴印度達蘭薩拉,親見達賴法王,這是他多年修行以來最深刻的一次啟示。
中華功德國際供佛齋僧功德會成立逾三十年,長期推動佛法教育與慈善事業,這次由台灣信眾共同籌辦的朝聖活動,將長年積聚的供養與善願,獻給象徵慈悲與非暴力精神的達賴法王。
潘智航回憶,那天法王微笑著以藏語問候「扎西德勒」,意為「吉祥如意」。「扎西德勒」的故事來自唐朝文成公主下嫁西藏松贊干布的傳說,初來西藏的文成公主用唐朝官語河洛話詢問「這是哪裡?」,因台語發音近似「扎西德勒」,後來成為西藏人民沿用至今的祝福語。
潘智航指出,很多人以為見法王很難,其實比想像中容易,只要透過正式宗教團體或基金會申請,一般人都有機會參加。
達蘭薩拉海拔只有一千五百公尺,空氣很好、氣候溫和。達賴法王的開示只有短短五分鐘,他提到「菩提心」的重要,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當我們看到別人受苦而願意伸出援手,那一念慈悲,就是修行的起點。
達賴從一九五九年流亡印度後,從失去國土到重建信仰中心的歷程,那份將心比心的精神,正是佛心的實踐。
法王開示中談及兩個重點:「因果與輪迴」與「發菩提心」。他提醒我們:修行不是為了個人的解脫,而是為了讓更多眾生離苦得樂。

此行他也見到大司徒仁波切,信眾詢問:現代人學佛會不會越來越少?仁波切笑著回答:手機打開就能找到佛法,甚至AI也能教你怎麼成佛,但問題是你要能做到。
最後,達賴法王說,愛好和平沒有宗教的界限,他不僅弘揚佛法,也與天主教、基督教等宗教交流,甚至資助照顧麻風病患的修女團體。宗教可以不同,但慈悲是共通語言。愛與包容,是每一個人共同的責任。
這一趟開示之旅,帶給潘智航的體悟:人生有信仰,就不缺氧;和平與慈悲,是世界最有力量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