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夜店!友愛市場變身消夜場

傳統市場日間攤位後方就是夜店區,愈夜愈美麗,但希望客人降低音量,不要吵到鄰居的安寧。(記者陳俊文攝)

記者陳俊文∕台南報導

傳統市場白天營業,晚上通常都關門養蚊子,現在有了新契機。友愛市場白天攤販打烊後,有一票年輕人跑去承租攤位,從下午四時開始營業,以年輕人喜愛的特色美食和居酒屋、PUB為主,每週以週四至週日人潮最多,等於也活化了傳統市場。

傳統市場開PUB賣TAPAS,不需要美麗的裝潢,廣告燈箱放在啤酒箱上也能營業。(記者陳俊文攝)

日間型的傳統市場都在午後收攤,攤位就空著,等到明天繼續營業。很多傳統市場現在都分兩班制,上午一場、下午一場,經營者不同,賣的東西也不一樣。

但像友愛市場這樣,白天傳統市場,晚上變夜店的倒不多。

目前集結的夜店型態有居酒屋、PUB、可莉餅、飲料、冰淇淋、日式炒麵、烏龍麵、新加坡叻沙麵、港飲和港點美食店,共有十幾家,其中港點店還是香港人來開的,儼然成為新興的異國美食區。

友愛市場夜店通常從下午四時開始營業,一般都在十時打烊,但賣酒的夜店會晚一點在十二點才打烊,但客人以週四至週日這四天最多,平常也沒什麼人。

分析友愛市場夜店會受歡迎的原因,一是靠近現在台南最紅的國華商圈和保安街,走過來只要十分鐘,很多都靠網路力量專程找上門來。二是友愛市場附近早有很多知名的小吃,像夜間開的小杜意麵,算來也是排隊名店,夜店開在此有「結市」效應。

至於年輕人會跑來傳統市場開店的原因,是符合時下觀光店至台南穿街走巷尋覓特色小店消費的流行風潮,加上一個攤位月租金只要三千一百元,等於一天租金才一百元,相較於街邊店租金「貴參參」的成本壓力,口袋比較羞澀的年輕人剩下食材和人事成本的管控,較能應付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