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林怡孜/台南報導
青春痘雖常見,卻非小病。不少患者罹患中重度痤瘡(俗稱「爛痘」卻因延誤就醫或自行用藥,導致病灶惡化。奇美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陳麒亘提醒,痤瘡非單一病因所致,應由專業醫師依嚴重程度與個人狀況擬定個別化治療,才能避免後續疤痕與色素沉澱等不可逆傷害。
三十三歲林小姐臉部原本僅出現少量紅色丘疹與膿皰,未料短短數週內急劇惡化,病灶範圍擴大且伴隨劇痛。就診後,陳麒亘醫師初步採用痘痘針、外用A酸與口服抗生素進行治療,但效果有限。進一步檢查發現林小姐肝酵素異常,無法使用口服A酸,只能暫停藥物,並改安排兩次光動力治療,膚況逐步改善,最終在肝功能穩定後重新啟用口服A酸,取得顯著療效。
另一案例為二十六歲吳小姐,因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導致痤瘡反覆發作,臉部、胸前與背部皆佈滿膿皰與囊腫型病灶,部分病灶更已破裂留疤。曾使用外用藥及抗生素卻收效甚微,經陳麒亘醫師評估後,確認無懷孕風險與禁忌症,申請健保給付使用口服A酸治療,數月後不僅新發病灶明顯減少,出油狀況也大幅改善,膚質與生活品質同步提升。
陳麒亘醫師指出,痤瘡屬全球性高發皮膚疾病,盛行率約九點四%,台灣女性發生率高於男性。痤瘡除了影響外貌,還可能造成自卑、焦慮甚至憂鬱,對心理健康衝擊不亞於乾癬或異位性皮膚炎。依據台灣皮膚科醫學會指引,痤瘡分五級,從粉刺型至囊腫型不等,常見於臉部、前胸與上背,可能伴隨疼痛、搔癢,甚至留下色素沉澱與疤痕。治療上除外用藥如A酸、抗生素、過氧化苯甲醯外,亦可依嚴重程度搭配口服藥物,包括抗生素、避孕藥、抗雄性激素與口服A酸。口服A酸為目前最有效痤瘡治療藥物之一,能同時抑制皮脂腺分泌與改善毛囊角化,但需定期追蹤肝功能與血脂肪,並嚴格避孕。光動力療法與照光治療雖屬輔助性療程,但在無法立即使用A酸或需暫停藥物期間,仍可穩定病情、避免惡化。
痤瘡治療須結合「正確診斷」、「分級處置」與「個人化配方」,切勿聽信偏方或隨意購藥塗抹,應尋求皮膚專科醫師評估,才能有效控制病情,重拾肌膚健康與自信。